当然,这种优势,在华国的九五年之前,也并非是什么好事。因为,有海,那铁定就有洪水。所以,在王浩晖的记忆中,在九五年之前,弯肆村还没有修上拦海大坝的时候,那真是年年有洪水,家家被水淹。坦白说,改革开放这几年,虽有弊病,但总得来说,还是利大于弊。
二〇〇一年的弯肆村,已经开始修上了水泥路。不过,跟王浩晖重生前相比,此时村里的水泥路还是很简陋的。不说,后世水泥路两旁的绿化,就说这水泥路的覆盖面积,此时,也不过只是仅仅覆盖了主干道路而已。
李红兵在王浩晖的指引下,正小心地开着车。这段距离王浩晖家差不多有五千多米的小路,仅有一个半的车位,道路更是坑坑歪歪,好不难走。人都如此,更别说车了。
本来,王浩晖是提议让李红兵将车停在大道上,他们走着进去就好。但李红兵似乎不放心弯肆村的村民,担心车子出问题,所以,坚持要把车子开到王浩晖的家门前,才算数。
其实,李红兵这种担心也不是多余的,毕竟这辆桑塔纳并非是李红兵自己的车,万一车子出问题,也确实不好交代。不过,王浩晖如果猜得没错的话,李红兵应该还是犯了城市地理病。
所谓的城市地理病,就是每个在城市里待久了的人,会从心底里表现出一种优越感,同时,带上一副有色的眼睛,去看待农村人。并无限放大农村人的坏习惯,但实际上,很多农村人的习惯,更多的是跟周围的环境有关,与个人委实没有太多关系。千万莫忘了,很多的城市人,本就来自于农村。
不过,说句实在话,农村人也有这种城市地理病的,只不过,农村人更多的是歧视外地人。其实说白了,人跟人真没什么差别,不管是城市人还是农村人,只要有了攀比,有了虚荣,歧视就永远不会消失!
车,最终还是无奈地停下了。
倒不是不能继续开了,而是小轿车撞上了牛车。
在农村,只要是有种田的地方,都还是会保留最远古的牛车,倒不是落伍,而是有些田地依然还是需要牛车的存在,毕竟机械化也不是全能,有些地方,牛车能去,而像轿车之类的就根本进不去。就像如今这个局面。
“李叔,你等着。我下车看看。”王浩晖对李红兵交代了一句后,就下了车。
面前这位拉牛车的大叔,王浩晖觉得面熟,但一时间还真叫不出名字。但在农村,不管熟不熟,遇到男的叫大叔,遇到女的叫大妈,保管百试百灵。
王浩晖操着一口带点普通话味的家乡话,对牛车大叔说道:“啊兄(大叔),嗯先扒牛给别了开(你先把牛赶边上去),好不?嗯盲偶们好法容易进来的(你看我们好不容易开进来的)。”(翻译真难,下面全转普通话,但如有必要会在最后注明。)
牛车大叔仔细看了看王浩晖,才犹犹豫豫地问道:“你是枕头的儿子吗?”所谓的枕头,便是王浩晖的父亲王良正了。在农村给人起外号,叫外号那是超级正常的事情了。甚至于很多的农村人都已经忘记对方真正的名字是什么了。
……
求红票!求收藏!
……
注24:魔术百变丝巾各代发明的具体时间网上没有查到。本书就选择性地放弃一代和二代,选择后世更加复杂的杨宗福先生的发明吧。在这里先对未来的杨宗福先生说句抱歉了!
注25:具体小酒也不太清楚,不过通过影视剧观察,确实有这种感觉。以后,有几乎觉得要去北方看看!读者有清楚的可以在书评区给小酒指导一下。
<font color=red>笔趣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