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说到这里,把手中的圣旨丢给了近旁的陶谦,继续说道:“袁绍,当年你当堂辱骂我,我不但没有追究你,反而推荐你为渤海太守。如今你带兵前来讨伐我,良心何在?廉耻何在?”
董卓在这儿指点江山时,陶谦却在一旁读着圣旨。可陶谦是越看越心慌,越看越诧异,最后竟然开口打断了董卓的精彩演讲:“相国大人,这真是圣上的意思吗?”
陶谦的一句相国大人,让在场的所有诸侯都傻眼了。不为别的,这陶谦可是个油盐不进的死忠分子,平日里对董卓的欺君之举最是痛恨,如今他没称董卓为贼,反而恭敬地称呼他为相国大人,这就不得不让在场的众人惊讶了。
其实,这一切的一切的都是李儒的安排。先是让董卓从职位的合法性上质问袁绍,打压诸侯的嚣张气焰,然后拿出必杀之宝——皇帝的赦免诏书——给最具忠义的陶谦看,借以分化瓦解敌人。
诸侯之中以曹操最为急智,听了陶谦莫名其妙的问话后,当下就淡定不下来了。趁着众人吃惊之余,曹操赶紧凑了过来,将圣旨上的内容大致扫了一遍。
曹操看完圣旨后,也是不由一怔,跟着询问道:“相国大人如何证明此诏书出于陛下之手?”
这?陶谦临时变卦还没啥,这回连曹操都改口了,袁绍真被吓住了。陶谦嘛,老古板一个,见了圣旨就“反水”也还说得过去,但曹操是什么人袁绍清楚得很,绝对不会受那些小道消息的影响。现在连他都跟着摇摆了,这不得不说是给了袁绍一个沉重的打击。
董卓因为说话太急,抑或是太胖的缘故,不一会儿就喘起粗气来。开玩笑,小皇帝就在董卓手里,要弄份圣旨来还不跟玩似的,所以陶谦和曹操不得不怀疑董卓是不是造假。
因为若是诸侯们不承认,那董卓的圣旨就当不得真,那就解决不了当前的问题,最后还得开战:“卓当然有证人可证明这份诏书是出自万岁之手。”
董卓说完便对身边的吕布吩咐了一句,就见吕布转身出了大帐。嘿嘿,做戏做全套,有备果然无患!
看着董卓如此信心百倍,宇信瞧在眼里,心里早就笑翻了。真没想到这莽夫一般的董卓竟然能把儒林大佬蔡邕请来当挡箭牌,但不得不承认他这一招确实厉害。
蔡邕论身份是先帝的老师,论资历是三朝老臣,论声望更是公认的儒林领袖。他若肯站出来为董卓“平反”,袁绍还真不能把董卓怎样?
片刻之后,大帐再次被掀开,帐外一名中年男子大步走了进来。众人仔细一瞧,不是蔡邕又是谁呢?
蔡邕都出马了,在座的各位诸侯自然得起身见礼:“蔡老,您怎么来了?”
宇信算是蔡邕的挂名学生,自然也得起身相迎,必须得给蔡老面子,不然别人都会骂你白眼狼。
蔡邕并不急于与宇信客套,而是正色道:“诸位,邕此番前来特受陛下之命前来调解矛盾的。诸位可能都误会董相国了,他不是什么奸臣,而是万岁的大忠臣!”
什么叫振聋发聩?这不就是吗?你们这些没有得到圣谕就擅自起兵的人听好了,你们的这种行为是对大汉律令的藐视,是对陛下的不忠,而董相国被迫起兵还击是大义所在,你们不要再继续胡闹了。
宇信闻言一怔,这蔡老别看年纪大了,说起瞎话来也是脸不红心不跳。虽然不知道董卓使了什么诡计,但能让蔡邕这般卖力地为他开脱,想来手段还是挺高明的。
袁绍是联军盟主,此番讨伐的胜败和他的名誉直接挂钩。若是被蔡邕说和了,那此次义举就将成为一场闹剧,他和曹操就得被世人耻笑。曹操介不介意袁绍不清楚,但袁绍自个儿肯定拉不下脸来。
蔡邕的突然出现,摆明了是来替董卓说情的,这袁绍哪敢任由蔡邕继续“胡言乱语”下去。但碍于蔡邕的身份,袁绍还不敢使用暴力,只能高声打断他道:“蔡老休要被这豺狼心性之徒所欺骗,今日就让绍为圣上除掉这奸贼。”
袁绍不敢伤害蔡邕,但并不代表袁绍害怕董卓。既然阻止不了蔡邕讲和,那直接杀了董卓总可以吧?袁绍当场拔出宝剑,对着董卓就刺了过去。这是典型的狗急跳墙啊!
董卓早在袁绍大吼之际就留了个心眼儿,别看这些斯文人平日里道貌岸然的,实则最喜欢趁火打劫。好在董卓自身武艺不差,顺利躲过了半斤八两的袁绍的偷袭。袁绍想拼剑是吧,董卓非常无耻地躲到了吕布身后,这是要让吕布出场的节奏啊!
蔡邕没想到袁绍竟然恼羞成怒,竟然动起粗来,不禁当场喝斥一声:“袁绍,你这是干嘛?难道你怀疑老夫假传圣旨不成?”
袁绍顿时傻眼了,蔡邕这话说的,敢情自己是在亵渎圣意。这顶帽子太重了,袁绍可戴不起。看来董卓今日是杀不得了,这蔡邕也不能得罪,袁绍当即收了宝剑,躬身说道:“蔡老哪里话,学生怎敢怀疑您呢?学生只是担心您被骗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