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铁丝网(1 / 2)

清末 徐氏纯情 2243 字 4个月前

<font color=red>笔趣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随我去前线阵地!”徐卫对徐涛说了一句就径直穿过通往前沿阵地的交通壕,留在后面有点发愣的徐涛赶紧点了最近的六七名警卫连士兵随他一起跟在了徐卫的身后。

二者相加,终于使战壕战成为了一种贯穿整场大战的战争形式,让步兵对配有机枪的战壕冲锋也成为了一种无异于集体自杀的愚行,一挺夹在战壕里的机枪有时甚至可以击倒1000名士兵,开战不到两个半月,战线就完全陷入胶着状态。

1914年9月。德军停止右翼的进攻被协约**队所遏止,因此也开始在埃纳河北岸的高地上挖掘战壕,与左翼军团的情况相同,此时这里的战壕最初也相当简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法国、德**队构筑战壕的方法并不完全相同,但在基本形式上大同小异。从1915年开始,被当做工事使用的正式战壕通常都有着三米深度和两米的宽度,底部还设有排水沟以及木板铺设的底板,挖掘战壕时挖出的泥土也被装入麻袋堆在战壕两侧,这样既可以防止泥土从战壕边缘滑落,同时也可以阻挡爆炸冲击波。

然而,在德军阻止协约国反击的过程中。原先那些简陋的战壕很快便演变成了精心打造而成的坚固设防工事,最终宛如抽象艺术般画一般复杂而系统的死亡迷宫出现在了战场上,到战争爆发的第二年,战壕从瑞士边境开始,贯穿法国和比利时,最后一直延伸到了北海沿岸,吞没了两军总共数百万条生命,成了名符其实的绞肉机。

一战后期的战壕讲究的是深和宽,目的是防止敌军重炮的袭击,在新澳港军队初建之时,徐卫对士兵们的战壕训练就是这种类型的战壕,为此还受到英国和德**官的嘲笑,没经受过一战洗礼的他们依然普遍接受拿破仑的军事理念,认为军队就应该讲究机动性,战壕只不过是战争的一种辅助策略罢了。

骑兵们的加速还是相当快的,在走到一半路程的时候最前面的骑兵已经加速到最快的速度,这时战壕后面的骑兵还有三分之一没有开始发动进攻,更不要提跟在骑兵后面的步兵了。

在第四排骑兵被战马掀下来的时候,机炮连的士兵率先进入了自己的阵地,而此时不管是马克沁重机枪,还是迫击炮都已经处于战斗状态,尤其是马克沁重机枪,机枪射手只需要扣动扳机就可以发出子弹杀伤敌人。

战壕内的交通壕四通八达,岔路也很多,徐卫刚走到第一个岔路就发现了正匆匆赶来的杜威森。于是对杜威森说道:“杜威森上校,看来被你说中了,波斯人真的要在今天夜里偷袭我的营地。”

“我就不去了,你是军队的参谋长,一切军事计划都是由你来指定的,我去了也帮不上什么忙,还是不给你添乱了。我现在要去前面的阵地上看一看。”徐卫拒绝了杜威森的邀请,回答道。

在新澳港军队阵地上,大部分的士兵都回到了阵地的后方,在用木板搭成的简易休息室内睡觉,而前方阵地只有少量负责值夜的士兵监视对面军队的动静。

第四排的士兵还没有看到自己前面到底是怎么回事就直接连马一起撞在了坚固的铁丝网上,虽然将铁丝网撞的东倒西歪,依然没有晃动它们的根基,反而是战马在铁丝网上倒钩的刺痛下惊叫起来,不仅乱冲乱撞,还将马上的骑兵掀了下来,然后死在了后面的铁骑下。

这一次对阵波斯政府军由于时间仓促,战壕的挖掘并没有完全按照操典中讲述的那样挖掘,此时战壕的深度也只有不足两米,个子太高的士兵都要弯一下腰才能不暴露自己的脑袋,不过在战壕的设施上却没有任何简略。

虽然在19世纪的拿破仑战争时期由于机动作战得到了长足发展而使战壕对于野战再一次显得无足轻重了,但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工业技术的发展使步兵在自动武器面前显得不堪一击,而大量的铁路也使进攻一方难以在战略机动性上超越守军。

“我的老板,这正是我的工作。”杜威森并没有因为自己的预言被验证而沾沾自喜,然后非常平静的对徐卫说道:“老板,咱们一起去指挥室吗?”

整个防线有数条战壕阵地。以英军为例,战壕阵地由前方区域、战斗区域、后方区域的三层结构构成,此外战壕内也逐渐出现了各种生活设施,如宿舍、厕所、临时医院等。

二十秒的时间对于进攻的波斯骑兵来说已经足够了,他们凭借身下的战马能够新澳港士兵进入阵地之前越过对方的前沿战壕,进入新澳港军队的阵地中,到那时候,不管新澳港的军队又多么先进的武器都不能阻止骑兵对他们的屠杀。

波斯政府的三万主力军队分作两部分,步兵第一师和步兵第二师是一支真正的步兵部队,除了运输辎重的马匹,士兵一般都是徒步行军以及迎战,而另一个师则是配备了骑枪的骑兵师,这次的夜袭则是由骑兵师和波斯诸侯的一万多骑兵部队做前锋,其余的步兵则跟在后面。

没有经历过真正战壕战的波斯骑兵不知道。纵然他们真的突破新澳港的前沿阵地,将要面对依然是错综复杂的,不过单单以战壕来说其实并不能有效的阻止骑兵的进攻,就算专业的反骑兵战壕也仅仅是阻碍骑兵的进攻速度,而且还是时常失效,在一战时最精锐的波兰骑兵经常在炮兵的支援下进攻敌人没有铁丝网保护的侧翼。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