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体系渐成(2 / 2)

汉末文丑 烟花彼岸 1689 字 6个月前

承诺解决方案有二:一是使姜可儿紧随他二人之一,权做打下手,薪俸同一般工人相若;二是其一家搬出祝口里,入住文家,姜可儿自可跟在其母身边,也不用担心其安全问题,还能免除其二人的奔波劳累之苦。只是如此一来,他姜恢可就坐实了文丑家臣之名。

这也是文丑放心的将商业之事,交给他的另一重要原因。文丑可是想着,能够为民聚财的,若是安排了一个商务弱鸡,去管理商务,使得乡民纷纷破产为奴,这可不是他想要的。

另外,桃林塞上会派遣一队士卒前来驻扎,已达到威慑的作用,毕竟这里有众士子、潜力学子、书馆等,将来必是沙河乡的另一重地。

而商业之事,文丑则是交给了他家管家陈铭,并为其配备数名副手。陈铭一生为文家谋划,忠诚问题自是不用多说。而且其一直掌管文家一切钱财事务,并且还能在文家上下两名大手大脚之家主的无度花销中将其打理的井井有条!不可不谓是大才,最起码在掌管钱财一事上,要比大多数人强得多。

姜恢当时并未决策下来,毕竟关乎到他一家的去留问题,不得不慎重。次日,就见其携带妻女及一应财物行装,赶来官寺,并入住到文宅中了。

除去教育、商务之事外,还有调节乡民诉讼一事,被文丑交由了乡三老姜承的一名弟子手中。并且延请其中数名弟子作为他的属官,分管乡中诉讼、衙狱之事。其中应招而来的都是亲善文丑之人,自然就包括,那青布儒袍、方正脸颊的中年儒生,还有那名年轻有急智的张腾云!

幸好还有一百二十万石的粮草储存,若不然,文丑还不心疼过去!由此也使得文丑更加急于寻觅赚钱之道了。

有了“中学”定然还要有“小学”了。不错,在同一时间,沙河乡所辖各亭都一纷纷择址,建造了数栋上述的宽敞之房来。这就是所谓的“小学”了,是启蒙孩童、教授习字之所。

而书馆的建造,则是按照阁楼之式,上下三层,每层渐小。第一层有九栋普通居民之所大小,往上递减,为六栋、为三栋。若是建造完毕的话,每层房屋都会分为藏书室、刻书室、借阅室三类,以方便书馆的管理和书卷的保护。

乡学还配备有住宿之房,是给那些较远些的乡民居住之用,毕竟这个时期的,交通工具并不发达,往往都是步行。而沙河乡现下,一再扩建,怎么说也有方圆五六十里之巨!自是不可能,使得求学之人,每日往返于家校之间。

而今陈铭抽身前去忙碌乡中商事。颜母就渐渐先出疲惫之色来,文丑不忍其母疲惫如斯,再说也不能同颜良交代!又见祝口姜恢,每日出入于乡亭官寺之所、来往于南北乡户之间。不由想起姜恢还有一个“大才”的妻子,并且答应姜恢,定会使得其“物尽所用”、才能发挥。

进入十月,天气一下子就凉爽了不少,或许还与刚经历过挥汗如雨的农忙时候有关。其实九月以来天气就渐加凉爽起来,只是乡民都在忙碌中,并未觉察而已。如今一下放松了不少,难免会有突入凉秋之感了!

如此一来,“责令乡民遵守孝悌之道、蒙习孔孟之学,以兴庠序之教。”的任务算是走出了第二步,接下来只等,乡中众士子入学为师、各亭适龄之子入室为弟子,就算完成了第三步!

“柳君,这......?”江显见状,慌忙道。

这些正是文丑责令俘虏们出力建造的乡学、书馆之所。位于乡亭西南三四里处的一片空旷白地上。当然这乡学是并不是寻常意义上的庠序之所了,而是如同后世的“中学”般的地方了,是教授有资质的乡民诸子百家经典的地方。

在此期间,文丑当然不能只盯着这一件事来!

“正是,在下所思亦同。只是还需请柳游徼代为向文君告罪一声。”江显应道。

至此,文宅才又重新平稳下来。

由此,文家财务之事,就全部压在了颜母身上。陈铭在时,还显现不出文家财物繁重之处,颜母也只是总览在大局,不见辛苦劳累,同时也能为陈铭分担了一些压力。

本来,按照文丑的想法,粮食是肯定不能放手的,但若是全部兑换成钱财的话,有五百万之巨!可不是文丑所能拿得起的,就是一二百万,文丑也不能拿出啊!虽说前次因为拜母之事,文丑还有几百万之资,但是这些钱只是用来发放桃林塞军卒月俸,都不能发放几次!更何况还有其他地方需要用钱呢!无奈只能忍痛望着郡吏率人将粮食运走。

由是寻来姜恢,询问其是否愿意使其妻担当他文家的管家,辅助阿母掌管文家事。又见得,若是姜恢和其妻都为文丑奔波做事,那其女姜可儿就不能让其独自呆在家中。

最后任命乡佐王冲和游徼柳仲分别为他的第一、第二副手!若是他不在沙河乡期间,文事一律由王冲负责;武事一律由柳仲负责。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