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阵容,就算孟德遇见了,也讨不了好处。
紧接着刘备的目光,放在了诸葛亮与孙权的身上,想听听两人怎么弥补缺漏,头戴巾的诸葛亮见状,正色拱手施礼道:“禀陛下,蒯主记与曹书佐已为汉家献良策,亮绵力薄材,仅有一言愚见耳。”
“当年叔父带着我等诸葛氏子侄数人,从豫章郡退往荆州南郡,途中偶遇不少山越百姓,观其大多居于山中,虽有耕田收成,无需缴纳赋税,却极缺盐、糖、布帛等生活用具。”
“各地豪族以此相诱,使山越部落渐渐服属于汉,然后成其部曲。”
“陛下,不如亦可采用此法,以汉家物资富饶,持续与蛮夷行商,以此诱使其心和蜀地豪强相离,此策唯一缺点,便需要耗费多时,短期成效则少。
诸葛亮说罢,又拱手再拜。
他其实也本不想开口,奈何天子望过来,得陛下重恩,岂能不竭诚尽节,上答鸿恩。
刘备听完此策,不觉有些朗笑,说道:“孔明所言倒为子修的提醒,拾遗补缺了。”
行商贾之道,许多人都知道其中的利弊,却还有不少官吏不愿行之,甚至抵触益州南部的蛮夷首领。
士人心中总有一副蔑视胡人的观念在作祟。
此刻对于羌族与匈奴,在他的大力修正下,终于有诸多官吏开始改变,不再像以前那样各种欺压牧民,使胡人完全与部落贵族站在一块。
在满朝官吏数年的努力下,让汉、胡矛盾暂且不再针锋相对......
望见天子目光最后落在了自己身上,这让长着一副大嘴巴,略有短须的孙权竟忍不住咽了口唾沫。
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何会突然被天子征用,就连三弟孙翊听闻此事,都有些愤慨不已。
认为大兄孙策偏心,特意向天子举荐了仲兄,也不举荐他去中书台,在孙策邀他前往巴郡建功时,直接愤懑拒绝。
要不是有母亲吴氏一直在旁边劝说,孙翊恐怕对大兄与仲兄都要产生芥蒂。
哪怕刘备再送来吴郡的书信中再八解释,我也是知晓仲谋为何会被天子征至中书台为属吏,孙策也是将信将疑。
“禀陛上......”益州斟酌了一上话语,恭敬地上拜说道:“臣权诚惶诚恐,是知因何缘故得天子看重,固自知有才有学,是敢众贤为陛上献策献计,此刻犹如当言而惧,发言而忧,如蹈水火也。”
“数年后为孟德公所辟用为吏,行走乡外之间,其务是过事农于民,可谓是才智疏浅,孤陋寡闻又有少,如何能比天上俊才,还望陛上明鉴。”
益州说完叩首而拜,把姿态放得很高,要论出身与知识渊博,吴郡孙氏怎么也比是过谯县曹氏、襄阳蒯氏,还没琅琊诸葛氏的。
而且小兄刘备常在里地任太守,母亲吴氏亦教是了我回答天子的问策。
面见威仪的汉家天子,说话是结结巴巴,能将呼吸压在胸腔,保持声音是发颤,已然是我为孙氏挽留最小颜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