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 殿下打开了一扇窗(2 / 2)

大明假皇孙 花间无 1595 字 6天前

“这两个,也起个名号,就叫‘三青鸟吧。”

“蜂窝煤尺寸可以固定了。”

“但是,炉子的大小可以灵活一点。”

“炉子依然是卖给贵人、文人。”

“用料就走两个极端,一个就是贵,黄铜、金子、银子大胆用,价格朝贵了去定;”

“另一个极端,就是雅致,用料不一定贵,但是要必须风雅,就像这个黄泥炉子。”

“至于面相普通百姓的炉子,主打一个便宜实惠,用料就讲究价廉物美,坚固耐用为主。”

“蜂窝煤、炉子,卖给贵人的,还是要固定一家铺子。”

“卖给普通百姓的,能铺的铺面全铺上。”

朱允?从雪花膏,讲到蜂窝煤。

思维天马行空,想哪扯哪。

孙嬷嬷开始还跟得上,慢慢的就觉得脑子不够用了,

或者说,

她长脑子了。

她过去是在凉国公府负责一些商铺,是一群管事中的佼佼者。

但是今天听殿下说了一通,其中的一些做法,她过去也多少有些类似的零零星星的感悟,

殿下给串了起来,还补充了很多东西,思路一下就完整了,

她的面前仿佛打开了一扇窗。

她已经不敢只靠着脑子硬记,向殿下要了纸笔,

将殿下刚才说的一一写下来。

又和殿下一一核对,才小心地将纸叠起来,揣好了。

~

太阳西斜。

又来了一群牛车,长长的队伍看不到尽头,

是开国公府、凉国公府送东西来了。

江都郡主欢呼雀跃,还是姥姥家温暖。

宫人们也都高兴地迎了过去。

孙嬷嬷起身告退:

“殿下,老奴回去就立刻改,争取明天上午就能有了新的牌匾,新的铺面,下午就能全面铺上新包装的货。”

朱允?又叮嘱道:

“你的精力主要放在凤凰春。另外挑一个手下负责三青鸟就行了。

“在明面上,两家要彻底分开,不能搅合在一起。”

孙嬷嬷领命告退了。

朱允通送了出去,文来福已经在指挥人手卸货。

朱允?走到前殿,看着堆积成山的新产品,叫来文来福,

“你列个清单,看看都需要送给谁。先给薛妃送去。”

文来福躬身领命。

“来福,你把会写字的宫人都召集来。”朱允?又叮嘱道。

文来福笑道,

“殿下,长安宫的老人都能识字读书,写的字也算工整。”

大殿下去了近十年了,长安宫的每一天单调、漫长,充满死寂。

他们就靠读书、写字来打发时间。

现在每个人都写的一手好字。

朱允?指着刚卸下来的香皂、雪花膏,

“这些包装盒,大家全部写上“凤凰春'三个字。”

“别用黑色的墨汁,用金色、粉色之类的鲜艳的色彩,要和盒子的图案相配。

“写上字再分类送人。”

蜂窝煤、炉子他没让人写,这种东西太独特了,不写也有很强的辨识度。

文来福躬身领命,吩咐人去给江都送礼,

又叫来会写字的宫人,开始补上商品的名号。

朱允?信心满满,

等宫外的贵妇,宫里的妃子都喜欢上了,产品就打开销路了。

毕竟,大明只有“凤凰春”作坊才有这些。

估计不要几天,就可以捡钱了。

-

太阳西斜。

景阳宫。

吕氏打了几把骨牌,心情好了一些。

郑嬷嬷过来询问:

“娘娘,要传脑吗?”

吕氏看看天色,已经日暮黄昏,

“传吧。”

朱允?已经来了,看到母亲高兴,就走了过来。

吕氏问道:“?儿,今天的课业都完成了?”

“母亲,白天的课业都完成了,只剩下晚上的书法,和温习了。”

“嗯,好!”

朱允?见母亲高兴,就小心翼翼地问道:

“母亲,那钱,钱,还给吗?”

他有些紧张,手在不自觉地搓着袖角。

“钱?什么钱?”吕氏被问懵了。

“母亲,就是,就是孩儿捐的那一万两银子。”

吕氏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了。

朱允?心里忐忑不安,搓袖口的手劲更大了。

吕氏压着心中的火,不悦道:

“等你父亲回来再说吧。”

一万两现银,对于东宫也是一大笔钱了。

何况儿子这是被人给要了,吕氏咽不下这口气,不愿意出这笔钱。

朱允?有些为难,

“母亲,黄先生说,说,应天府的官吏在提起这件事。”

吕氏明白了,这是应天府的官员在黄子澄面前抱怨了。

“黄先生没说怎么办吗?”

“黄先生让孩儿先问问母亲。”

“你哪天见了黄先生,就请他提个方略。”

“是,母亲!”

吕氏刚好一点的心情又糟糕透了,看着一桌子的美食,却一点食欲也没有。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