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 朱允炆的养望(1 / 2)

大明假皇孙 花间无 1430 字 6天前

冬夜静谧。

寒风凄冷。

一轮圆月,几点寒星。

京城还在梦中酣睡。

朱允通已经在演武场开始练箭。

周云海来了,也带来了教导箭术的师父公孙明,还有练箭的一套用具。

周云海还介绍道:

“公孙先生曾是禁军的弓箭总教头。”

朱允?十分高兴。

本以为要过几天才能学箭,没想到昨天说的,今天就开始了,老师还是箭术高手。

心中也不由地感慨,这就是皇家!

只要想学,都是顶级的资源、最好的先生。

先学的是箭术,周云海去了亭子喝茶等候。

公孙明十分热情,话也多,讲解详细,且不厌其烦。

和周云海的冰冷、说话剪短,是截然不同的两个风格。

公孙明自己说,他们两个都属于司礼监,关系还挺好。

公孙明教了弓箭的入门要领,

看着朱允?射了几箭,就连连夸奖,

“殿下聪慧!掌握的太快了,咱当年学这么多,可是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还老被师父骂。”

朱允?看着光秃秃的箭靶,羽箭不知道被射去了哪里,

他被夸的有些不好意思。

公孙明却一本正经地说道:

“殿下,刚入门的时候,掌握要领,握弓、放箭的姿势一定要对,至于准头反而是最不重要的。”

又看着朱允?练习了片刻,公孙明告辞了。

周云海拿起军刀,却说道:

“公孙明说的是对的。”

朱允?疑惑地看着他,哪句话是对的?

公孙明一个早晨的话,比周云海七个早晨的话都多。

是夸本王聪慧的那些吗?

挥起刀,周云海又停住了,补充道:

“练箭,先别管准头,掌握姿势和要领。”

朱允?这次听明白了,点点头,

“是!”

今天周云海一改常规,连着教了两招新的式子。

加上练箭占用的时间,今天练武足足比过去拖堂了近一个时辰。

练习结束,周云海该回去了。

朱允?却察觉,周先生欲言又止,

于是静静地站着,等他说话。

最终,周云海叹了口气,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刀势有起就有落,起的时候杀的痛快,落的时候也要静心凝气,要沉得住。”

朱允?拱手道:

“学生谨记先生教诲。”

周云海也走了。

朱允?看着他远去,总感觉他话里有话。

先生说的似乎不仅是刀术,更是在暗示,如果跌进谷底,就要学会隐忍,要沉得住气。

联想到昨天,

似乎大家都知道,唯独自己还蒙在鼓里。

这种滋味很不舒服。

朱允通拿起刀,又狠狠地练习了几遍,汗将练功服浸透了,腰酸背疼,几乎拿不住刀,他才停止。

身体累到了极限,他几乎一步一步挪回宫殿,

但是心情好了很多。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

东方隐约有了亮光。

朱允?沐浴更衣,用了早膳就去了大本堂。

等他走进教室,朱权、朱植他们已经在后面了。

朱允通去了后面,大声道:

“早啊,各位王爷!”

朱权、朱植纷纷笑道:

“三殿下安!”

几个人在后面闲扯起来。

因为昨天的撤去份子,众人还有点尴尬,

扯了几句犊子,都彻底放下了,毕竟都还在玩耍的年龄。

朱植开始吹嘘昨天马球的战绩,最后不忘邀请朱允通,

“以后能骑马了,跟我们去打球,很刺激的!”

一直到先生来了,几个人才回到座位上。

朱允?注意到,朱允?竟然没来。

上午是阎思文的课,学生们都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朱允?却照样我行我素,

阎王在上面细述圣人一句话中的微言大义,他在下面琢磨着出宫之后的安排。

此刻。

朱允?也在忙碌着自己的事情。

郡王的仪仗已经准备妥当,朱允?一身半旧的常服。

他今天请了一天的假,现在要去应天府衙门。

他要亲自送去捐的银子。

昨天,他问了黄子澄捐银子的事情,黄子澄的建议是必须捐,

做人是要讲信誉的。

同时,黄子澄也建议,这么一大笔钱不能无声无息地给了,要借机扬名,

送钱的路上要大张旗鼓,让百姓知道殿下对灾民的善意。

吕氏送出了大殿。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