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 为太子妃请御医(2 / 2)

大明假皇孙 花间无 2628 字 6天前

朱允?摆摆手,

“娘娘去休息吧,孩儿也回去了。”

告辞了薛妃,朱允通向长安宫走去。

刚才,他话只说了一半,虽然李院判出来了,但是他也旁敲侧击地问了问。

当时李院判回了一句,

“太子需要静养,过三、四个月看吧。”

这句话很直白,所以朱允通才不敢泄露。

其实,李院判说的很清楚了,这几个月是很凶险的。

太子撑过去了,就成功地度过了一劫;

撑不过去,那就......没有然后了。

朱允通的心情很沉重。

朱标看似康复的很快,其实依然病的很重,病情依然十分凶险。

他的身体很虚,在后殿走两圈就出虚汗,

薛妃也说,太子夜里经常咳醒,

几乎每天都有低烧,吃药就下去,药停半个时辰就起热,

虽然只躺下四天左右,太子却瘦了很多。

李院判名义上是丁忧了,其实每天下午都来宫中给太子把脉。

如果真的好转了,他不需要来这么勤的。

朱允通也无奈,现在方子只能陛下,太子才能看,其他人都不许碰的。

他也不知道病情到了哪一步,

但是肯定不在肠胃,

更不像在腠理,

种种迹象表明,更像在骨髓。

咸阳宫。

吕氏看看太子,又看看儿子,心情无比放松。

这下好了!

碍眼的都走了!

就剩下自己一家三口了。

朱允?乖巧地捧过一杯茶,双手奉上,

“父王,您用茶。”

朱标没有接,只是淡淡地说道:

“放一边吧。”

吕氏笑了,起身走了过去,

“夫君,这可是李院判开的三红汤,红茶,红枣,枸杞,专门给您暖身子的。”

朱标没有理会她,反而神情变得严肃,

“炫儿,和咱说说你这个假期的学习安排。”

朱允?躬身道:

“禀父王,孩儿早晨,呃,习武,练剑;之后是晨读,早膳后来咸阳宫。”

朱标没有说话,只是看了看他。

朱允?不明所以,弓着身子不说话,右手不自觉地搓着袖口。

吕氏上前柔声道,

“夫君,怎么了?”

朱标皱眉道,

“只有晨读,之后没其他安排了吗?”

吕氏明白了,解释道,

“夫君,孩子白天不是在咸阳宫吗。”

朱允?急忙借口道,

“是的,父王,孩儿暂时没有安排太多学习任务。等父王病愈,孩儿就追回来。”

朱标冷哼一声,

“这里有宫女、太监,嬷嬷,还有诸位娘娘,需要你放弃大好时光,在这儿吗?”

“你看看你三弟,自从坠崖,他知道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开始奋发图强。

“他已经超过你了!背书,书法都比你强!”

朱标的话十分刺耳,吕氏母子的脸色都很不好看。

他们最不喜欢听别人夸赞朱允?,尤其是这话还是太子说的。

这简直是晴天霹雳!

朱允?无力辩驳,父亲说的是事实,自己背书没有朱允?流利,

但是说书法,他心里有些不服气。

吕氏想帮儿子说话,

“夫君,......”

朱标不悦地瞪了她一眼,

“慈母多?儿!”

吕氏缩缩脖子,不敢说话了。

朱标冲儿子挥挥手,

“?儿,你回去学习吧。以后每天和你三弟一样,上午来一趟,傍晚来一起用晚膳,这就足够了,其余时间好好学习!”

朱允?有些迟疑。

如果和朱允?一样,怎么显示自己的孝心?

那不更容易被朱允?比下去了?

现在自己也就“孝”能拿得出手了。

朱标有些严厉地叫道:

“?儿!”

朱允?只好躬身道:

“是,父王。孩儿告退!”

朱允?无奈地走了。

吕氏看着儿子走了,大殿只剩下太子和她,心里反而更加放松了。

这不就是妥妥的二人世界吗?

朱允?比儿子强?

等自己巩固了太子妃的位置,一切都会恢复过去的样子。

让太子敲打一下女儿,也挺好的。

她亲自上前捧起三红汤,娇滴滴地叫了一声,

“哥儿。”

朱标接过茶,慢慢喝了一口,又叮嘱道,

“炫儿的学业你盯住,不要以为生在皇家就可以懈怠。咱可不希望自己的儿子成为人人唾骂的蛀虫。”

吕氏轻声笑道,贴在朱标的身边,

“哥儿放心,臣妾会管教他的。女儿是个乖孩子,只会给您争光的。”

朱标微微颔首,

“这孩子知书达礼,是个孝顺的好孩子。”

气氛缓和下来。

两人说说笑笑。

朱标突然一拍大腿,懊恼道:

“?儿走的急,咱有一件事忘记问问他了。”

吕氏十分好奇,

“哥儿,什么事嘛?很着急吗?需要叫他来吗?”

朱标摇摇头,

“算了,他要来用晚膳的,到时候再问吧。反正明天也元旦了,现在已经晚了。

吕氏心里猫爪一般难受,这一句太多的内容,她却听的云里雾里。

她踏在朱标身边,撒娇道:

“哥儿,说嘛!"

朱标却缓缓站起身,

“累了,回去躺一会儿。”

吕氏急忙上前搀扶,两人不紧不慢地向寝殿走。

“哥儿,?儿又惹祸了吗?”吕氏旁敲侧击地问道。

“?儿这么乖,怎么会惹祸。”朱标失声笑道。

?氏直翻白眼,

“乖”这个词和朱允?放一起,太违和了。

“那哥儿着什么急?”

“其实也没什么,那个三青鸟作坊也不知道减产了吗,咱担心年后骤然减产,工匠们会起乱子,那里可有近万人呢。”

吕氏心中疑云大起,小心地试探道:

“哥儿,听说三青鸟可是很赚钱的,为什么要减产?””

朱标站着歇息,擦擦额头的汗,顺便解释道:

“因为父皇明天就要向全天下公布蜂窝煤的方子了。工部还研制了能研磨煤炭的机关,两头牛就可以拉动,明天也一起公布。”

吕氏犹如五雷轰顶。

她终于明白为什么三青鸟要减产了。

“哥儿,之前怎么没听说啊?”吕氏声音颤抖了。

“这种朝堂的事情,无趣的很,有什么好说的。”朱标笑道,抬脚继续向前走。

吕氏身子颤抖着,脑袋要炸了一般,

最近一直督促沙冠英扩产,再扩产,为了多赚,多抢顾客,她也不断地加钱。

每次钱嬷嬷说没钱,她都会掏出来一些。

有些是自己存的,有些是东宫公账上的,

本以为赚了钱就填补了这些窟窿,以后有了一个赚钱的作坊,就不会缺钱了。

没想到...………

朝廷要公布方子了,还有了研磨机关。

那得有多少作坊涌进来?

可以想象,价格会飞快地向下掉。

最近签了那么多的订单,都是按照现在的价格签的,年后还不得亏死?!

完了!

全完了!

沙冠英要倾家荡产了!

景阳宫也彻底没钱了。

自己还截流了东宫的一大笔钱,可怎么填补?

吕氏眼前真真发黑,心里只有绝望。

朱标一边晃晃悠悠向前走,一边唠叨,

“还是?儿懂事啊,知道蜂窝煤事关千家万户,爽快地拿出了方子。陛下因此还嘉奖了他呢!你说………………”

太子突然愣了,左胳膊怎么空荡荡的,少了个挂件。

他回过头,惊讶地看到吕氏满头大汗,愣愣地站着,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

昔日光彩照人的小脸,现在毫无血色,惨白如雪,

只有除了胭脂的嘴唇,依然娇艳欲滴。

“你怎么了?”太子急忙问道。

吕氏目光呆滞,只看到他的嘴一张一合,声音似乎从遥远的地方传来。

吕氏晃了一晃,委顿在地,昏了过去。

朱标急忙吩咐宫人,

“快扶起来,快请御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