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5 宋忠的死局(2 / 2)

大明假皇孙 花间无 3303 字 6天前

帝国只有这一座高炉,不仅关系兵器、农具的制造,更关系火枪的制造。

他也曾私下让工部去造钢管,

结果工部调集了最好的大匠作,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硬钻出一根钢管,可是其内部的平整度、耐用性,和作坊生产的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工部也企图仿制朱允?的钢管挤压一次成型的机关,但是至今连怎么造都没有摸出门路。

朱元璋有些后悔了,不该这么急着让朱允?去的。

现在高炉废了,肯定要重建的,难道让?儿回来吗?

可是朱允通也只懂是什么,怎么做还是靠的关志平。关志平现在却生死不明。

朱元璋越想越烦躁,甚至对朱允?也多了不少怨言。

他咳嗽的更厉害了,

周云奇劝道:

“陛下,歇息一会儿,喝点茶润润喉咙?”

朱元璋也走累了,回到御座后缓缓坐下,端起茶杯喝了几口,

刚放下茶杯,又问道:

“云奇,?儿怎么样了?”

这可是自己挑选的继承人,不能出了岔子。

周云奇上前躬身道:

“陛下,太医禀报,殿下的情绪已经稳定,半个时辰前吃了安神的药,已经睡了。”

“知道了。”朱元璋看看外面的夜色,现在京城该传遍了吧,“云奇,锦衣卫来了奏报了没有?”

“陛下,关于作坊的没有,但是有京城的反应,已经放御案上了。”

朱元璋走到了御案后,桌子上已经摆放了锦衣卫的密奏,

他戴上了老花镜,翻开了奏疏,

炼钢作坊的爆炸,京城不少人都有了震感,不少王公大臣都派出人手询问原委。

下午的小朝会也将真相带了出去。

现在权贵们都很安静。

但是市井之中却滋生了很多谣言,

“地龙翻身......”

“今年春天犯太岁,龙又抬了一次头......”

“作坊触怒了龙气………………”

“炼钢作坊压了龙脉,上天警示....……”

“我有邻居在那做事,听说死伤狼藉,作坊的人几乎都死完了!”

朱元璋合上密奏,没有关于朱允?的谣言,他暂时放心了。

一夜终于过去了。

五更鼓声还未平息,朱元璋已经起床了。

洗漱过后,嬷嬷给他梳理头发,

侍卫前来禀报:

“陛下,锦衣卫指挥使宋忠求见。”

“宣!”朱元璋立刻起身,大步流星向前殿走去。

周云奇急忙一路小跑跟在后面,

“陛下,您慢一点,慢一点儿。”

朱元璋进了前殿,

宋忠满眼血丝,挂着眼袋,快步迎了上来,

“末将锦衣卫指挥使宋......”

朱元璋当即打断了他的请安,问了他最担心的问题,

“是火药吗?”

作坊防守严密,火药如果进去了,朱允?必然脱不了干系。

宋忠摇摇头,

“陛下,没有发现火药的痕迹。”

朱元璋暗暗松了一口气,又问出了另一个担忧的问题:

“关志平如何?"

“禀陛下,现场没发现关志平,也没看到他的遗体。”

朱元璋急忙又问道:

“找到人了吗?他当时不在作坊吗?”

宋忠却掏出奏疏,

“陛下,现场发现了关志平残缺的工牌,还有一些衣服的碎屑,经过辨认是他的。”

朱元璋眼前一阵发黑,头很疼。

关志平死了!

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有关志平在,还有重建的希望。如果没了关志平,炼钢的炉子还能重建吗?

通儿说过,他也不行,他只能提供思路。

朝廷的钢就这么断了?!

“炸点在哪里?”朱元璋继续问道。

“?陛下,炸点就在高炉的东侧,紧邻高炉。”

“高炉?高炉为什么会爆炸?”朱元璋的声音高涨,带着怒意。

之前就有人将炸药运进了作坊,幸好被作坊的守卫发现了。

这次不是炸药,为何高炉会炸?

宋忠躬身解释,

“陛下,经工部的几位大匠作审查现场,一致认为,是高炉出钢的时候,操作不当,导致高炉内部爆炸。”

朱元璋疑惑道:

“确定是这样吗?”

炼钢作坊运作这么久了,也没出过问题,

为何昨天突然就炸了?

宋忠有些尴尬,

“?陛下,他们也只是揣测,凭经验判断的。”

宋忠将奏疏双手奉上,

“陛下,这是初步调查的一些情况。”

周云奇急忙上前接过,转呈在了御案上,

朱元璋立刻戴上老花镜,翻看起来,看了没几页声音就高了起来,

“造钢管的机器竟然彻底损毁了?!田强这个废物是哪里来的?”

“有工部的工匠揣测,是出钢的时候出了问题,导致炉子炸了。”

“昨天指挥出钢的也不是关志平,是鲁大安?”

“鲁大安?田强?这两人怎么这么陌生?”

“这两个人现在如何呢?”

朱元璋眼神如刀,阴恻恻地问道,心中已经决定要将二人千刀万剐。

宋忠急忙拱手道:

“陛下,鲁大安被当场炸死,田强受了伤。”

朱元璋重重地哼了一声,

“将田强下诏狱,仔细审问。”

继续翻着卷宗,朱元璋更加意外,

“哦,这两个人被开除过,又被请回来的?!”

被朱允?开除的,又被朱允?给叫回去了,刚回去就被女儿任命为二把手、三把手,

一个管出钢,一个负责钢管生产,

那关大匠去干什么?

这两个货昨天升职,今天作坊就出事了。

......

如果不是这两个废物,作坊也许会平安无事的吧?

朱元璋不禁摇了摇头,?儿操之过急了。

炼钢作坊这种需要很强工艺的地方,必须缓缓图之,对于关志平这种人,就要哄着,供着,怎么能一上来就给排挤了。

宋忠恭敬地看着,汗从两鬓流下。

他的心中十分苦涩,刚上任就是一个惊天动地的大案子。

更要命的,是案子竟然是朱允?殿下有牵扯,殿下已经明显成了陛下的继承人。

宋忠却不敢隐瞒,锦衣卫那么多人都知道,

他如果隐瞒了一些和朱允?殿下有关的情节,万一被手下密奏给了陛下,自己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陛下最恨的,就是被下属蒙蔽。

空印案的人头,已经表明了陛下的态度,就是有话直说,他会自己判断,取舍。

可是如实上奏,肯定会被?殿下不喜,

等?殿下登基,不要说自己的人头,就是宋家的三族的人头还在不在,他都已经不敢想了。

不上奏牵扯殿下的细节,自己现在死;

如实上奏,自己未来死。

无论如何下场都不会好的,这就是个死局。

宋忠现在心里丧的很,本以为重新回到权力的巅峰,没想到竟然是来京城赴死的。

看到伤亡人数,朱元璋的心情终于好了一点。

惊天动地的爆炸,死了三个工匠,包括鲁大安、新上任的安防主管茅子俊、鲁大安的徒弟;重伤了两个;其余都是轻伤。

“宋卿,真的只死了三个?”

朱元璋有些怀疑,高炉都塌了,钢水飞溅,怎么会只死了三个?

宋忠急忙躬身回道:

“陛下,末将命人按照作坊的花名册,一一核对的。只有三个人对不上。”

朱元璋疑惑道:

“不是正在出钢吗?人应该很多的?”

宋忠解释道:

“陛下,作坊有安全规范,非直接操作的工匠,至少离高炉三十步远。这个距离远离炸点,才避免了重大伤亡。”

朱元璋叹了口气,这也是不幸中的万幸吧,

“这个规范好啊!”

朱元璋不断点头,高炉都被炸成了废墟,他以为作坊要死伤大半了。

现在作坊的工匠大部分都得意保存,以后重建有了经验丰富的人手。

看到后面,朱元璋皱眉道:

“关志平的家人被绑架了?”

“不是有锦衣卫保护吗?”

“哦,被撤了,昨天的,还是......”

竟然也是朱允?撤的。

他撤了这个干什么?

哦,要保护鲁大安、田强这两个废物。

可是锦衣卫也不差那几个人手吧?

朱元璋已经不想看下去了,沉声道:

“宋卿,继续查!所有的线索都不要放下。关志平的家属失踪案也要并案一起查!”

“高炉是不是操作不当,也要最终确定,不能含糊两可,更不能是‘揣测”。”

他怀疑高炉爆炸、关志平家属失踪,这些事情都发生在一个下午并不是巧合,这其中说不定有联系。

顿了顿,他又说道:

“炫儿在爆炸中受了不小的伤,不要去打扰他。有事需要请教的,可以去问景阳宫的内官方义。”

宋忠领旨退下了。

他决定重心放在作坊,还有关志平家属失踪的案子。

至于鲁大安、田强的来历,只能含糊带过了。

陛下刚才丝毫没有提及朱允?,最后又交代不要打扰,这已经暗示的很清楚,后续不能再牵扯朱允?了。

宋忠长吁了一口气,感觉自己从鬼门关又后退了半步。

朱元璋又将奏疏翻看了一遍,之后靠在椅背上陷入沉思。

没想到朱允?去了炼钢作坊,竟然这么急切。

现在的调查,对儿很不利,证据多少都指向他用人不当。

虽然宋忠的奏疏没有明说,但是隐约表明,是鲁大安、田强两人操作不当,才导致了如此重大的损失。

周云奇上前劝道:

“陛下,用早膳吧?”

朱元璋从一旁抽出一份圣旨,这是要册封朱允?为皇太孙的旨意。

三天前就写好了,本来今天下午要和重臣们商量,

没有意外的话,明天就宣之天下了。

他将旨意拿起来,塞给了周云奇,

“先收起来吧!”

炼钢作坊爆炸案,将朱允?推向了风口浪尖,

这个节骨眼不合适宣布他为皇太孙,重臣们会有异议,民间也会有非议,

只能再缓缓,另择时机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