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第 56 章(2 / 2)

北宋小丫鬟 春未绿 3318 字 6天前

罗玉娥非常满意,谁不喜欢有钱说话又好听,还长的好看的女婿。

黄褙子的媒人把锦娘这边的回礼也带了回去,蒋家人也觉得不错,一匹紫纱、一匹折枝芙蓉花罗打头,后面是葡萄紫的藤上五双鞋子,两双女鞋都是大红色缎子鞋面的翘头履,还在鞋头镶了一颗珍珠,另外三双男鞋皆是云头履,还有一个红

色的藤上放的是一套男子的衣裳,镶白边的唐三彩色的直裰,一条白绸做的裤。

蒋羡看了一眼,想起那日锦娘说的话,有些欢喜,再看媒人介绍道:“瞧,这底下还有一件素绢做的直裰,这针线是真的好。”

再有一盒素色的木藤箧里放着一双白绫袜,另外还有一个匣子里装着各色精致的荷包。

还有绢花绒花各一盒,两对扎?髻的带子、两套女装,再有果酒茶饼等等就不再分说。

锦娘这边算是亲事定下了,她也松了一口气,这个月算是忙疯了,除了文绣院的衣裳,还有店铺里的工钱差不多赚了二十贯,这个月赚了五十五贯,六贯交赊贷,还有四十九贯,一贯照例开工钱,生活开销两贯,还有四十六贯全部存下了。

但是过了中秋到重阳之后的一个月,生意就极淡了,一个月不过十六贯,但锦娘也有更多的功夫把被面绣出来了,在夏天花十贯买的西夏的羊毛礼佛毯,还有三贯买的毛衣、毛裤、毛袜等等,到了冬日却是好东西了。

礼佛毯可以做坐垫,还有榻上做垫子,还很舒服。

至于她夏天穿过的衣裳,都让阿盈洗好,薰香,熨烫好之后用箱笼装上。到时候送箱笼过去,这一箱做模特的衣裳都尽够了,全是夏天穿的。

到了十月,生意稍微回暖一点了,这得意于锦娘的坚守,除了不得已的情况,她是每日从早到晚都把店开着的。

不像有些住在绣巷的尼姑们,她们多是没有铺面,只能在相国寺开放的时候去卖一些领抹翠花。

十月一日是暖炉会,北宋的民俗,家家户户都要开始烤火取暖,宴饮。

小户人家不过是吃饭多添几个菜,大户人家则是族人聚在一处说话,蒋氏的丈夫这次放了外任,她正好回了娘家,才知晓蒋六夫人竟然真的和锦娘订亲了。

“六嫂真的是不成名堂了,竟然和那商贾结亲。”蒋氏道。

蒋大舅母倒是不想说妯娌的不是,只道:“姑太太,莫说是十六郎要娶商户女了,便是十三郎之妻还不是家中开香料铺的,这些事儿她们自个儿觉得好就行了。”

蒋氏皱眉:“话虽如此,十三郎不学无术,十六郎如今却是才识极好的。”

在一旁的香茗听到了却是心中一喜,很是庆幸,预备了两匹缎子,一副银三事,两朵绢花做贺礼,没办法,如今周家也不是以前的周家了,蒋氏的手比之前紧多了。就连四姑娘的亲事,家中顶多能出个三千贯,其中老太太那里还拿了五百贯出

来,还另外找二房拿了五百贯。

锦娘收到香茗的贺礼自是很感动,她常常是未雨绸缪,在十月开始就得寻几张皮子了,之前穿棉?,棉?里面多放绵和乱麻,臃肿极了,得穿好几层。这让在现代穿羽绒服穿习惯的她,每次冬天都觉得路都走不动了。

因此看十月还赚了二十六贯,又把被面绣完,嫁衣做了一半了,她就早起去了大相国寺,花三贯买了一张羊皮,做了一件装?,还把多余的做了一顶羔羊暖?帽子。

阿盈去帽子店看过,不禁道:“他们卖一顶羔羊帽子要十贯呢。”

“什么东西稍微弄好看点,都卖的贵。”锦娘把外面用了山茶如意纹的布,还用了印金制法,再缝在帽子上,这顶准备作为冬至节礼送给蒋羡。

也因为锦娘穿的轻便,样式好看,还有货商找上门要合作,送了几样皮子给她,当然能穿的起衣的人不多,冬至之前也不过两个人做。

冬至之前,蒋家让媒人过来下彩礼,送了五百贯过来,又约定明年三月二十八成婚。之后冬至又送了两套织锦的衣裳过来,锦是很贵的,一般的人都穿不起锦,在锦娘这里做衣裳的能穿锦袍的寥寥几人,只有官宦人家或者富商大贾才行。

锦娘这边则回了一顶?暖帽,一件牙色素缎长?,两条印金勒帛,一件蓝地仙鹤纹锦旋袄。这仙鹤纹锦一两重就一百零八文,一匹十六两,锦娘只裁了几尺做短一些的旋袄,再在领抹上绣了灵芝纹。

这衣裳是先送到蒋夫人那里,蒋六夫人正在屋里咳嗽,方妈妈喜道:“魏娘子的手艺是真好,也不枉您把家里的云锦拿出来做衣裳送过去。”

蒋六夫人喝了一口?茶,才缓缓笑道:“是啊,八郎媳妇背地里还埋怨我疼小儿子,也不想想,当年我家送聘礼过去,她家陪送的什么破铜烂铁,还把我送去的财礼全部置办了田亩,当成自己的嫁妆陪送过来。可这魏氏不同,人家几千贯的嫁妆

进门,我送两套织锦的衣裳过去,人家就送印金、锦袄过来。去,把这些送到十六郎那边去。”

妈妈立马送到蒋羡那里,此时他正在写字,他的字姿媚妍美,笔触很轻盈,宛若游龙一般。

见到锦娘送来的衣裳,蒋羡立马上身试了试,尤其是?帽,戴在头上,比他之前那顶帽子要好看多了。

刘豆儿笑道:“哥儿正说那帽子不好,总是塌着头发,如今这风帽做的倒是很巧。”

“那是,你也不看是谁做的。”蒋羡很是高兴。

定亲之后,男女二人是不能相见的,蒋羡就是想去甜水巷也去不了了,都得通过两个媒人传递消息。

锦娘乍然多了这五百贯,有一股冲动把赊贷全部还了算了,但觉得还是不能这样,这是蒋家给的银钱,她若是全部还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强,人家又会怎么想自己呢。

更何况婚后还不知道如何,现在这些钱都得先放好,反正她自己还能挣钱。

冬至之后,天气异常的冷,锦娘给弟弟缝了一件猪皮的皮衣让爹送去书院御寒,没办法,上次让她娘趁着天热,这些便宜卖的时候买一些,她娘非不买。

好在她爹娘早上在店里干的热火朝天,中午回来就能烤火御寒,这些柴和炭火,锦娘是提前备足了的。

门帘直接用毡子挡着,锦娘正把之前做冬装的册子找出来,这么冷的天,做冬衣的人肯定会多,若是可以,她宁可少赚些这个钱,否则天冷,不少人衣不蔽体,肯定会冻死的都说不定。

只是没想到荣娘这个时候跑过来了,她进来店里之后,因为里面暖和,忍不住打了个喷嚏,手上倒是牵着两个儿子过来。

“锦娘,我方才去接了莹娘家里,路上冻的实在是受不了了,来这里暖和暖和。”荣娘打了个哆嗦。

锦娘连忙让阿盈上热茶,“你们吃点热茶吧,今日要不然就在我们家里歇下,扬哥儿不在家,正好两个小子去他房里睡,你跟我睡。”

她也是好心留人,否则这么大的雪出事儿了可不好。

荣娘自己倒是想走,但是想起方才在车上的场景,还是同意留下,只打发车夫回去跟冯胜说一声。

一切妥当后,荣娘看向锦娘:“你怎么穿的这么轻薄,不冷吗?”

锦娘还未说话,阿盈就道:“我们娘子穿的是羊绒做的袄儿,肯定是不冷的,就是熬到二更都不冷。”

荣娘想起她自己最冷的时候,也不过是在衣裳里多充一些绵和乱麻进去,冯胜最贵的衣裳也不过一件纸裘,锦娘现在越来越奢侈了,再去后面看罗玉娥还是穿的旧棉袄。

她不免道:“怎么锦娘没跟您也做一件裘袄?”

“那东西可贵,锦娘自己给自己置办嫁妆,本来我们就什么都没出,哪能要这个。”为何他们和女儿相处的很融洽,就是因为大家把钱的事情说清楚,便是连臭水巷的凭钱,锦娘让她们先拿着给扬哥儿读书,又请下人帮忙做饭洗衣服,嫁妆她们

夫妇拿了二十贯出来,其余的钱都是她自己掏的。

气的荣娘带着孩子还是回家去了,锦娘这里没想到天冷还有人上门要做冬衣,见锦娘这里工价还是未变,不禁道:“多谢魏娘子了。”

“没事儿。”锦娘看着天冷,就买了不少绵放着,如今正好用的上。

她总觉得在古代能穿暖吃饱就不会生病,不生病就是最大的福报,因为这是个一场风寒就会夺去人家性命的时代。

果不其然,荣娘并不认同她,结果那天大雪回去之后她和两个孩子都冻着了,尤其是小儿子身体更差,竟然得了严重的风寒。

即便冯胜是大夫,回去之后救治了七八日,却还是咳嗽,冯胜认为只是咳嗽没什么,还是可以读书,荣娘却觉得就是把孩子送去那么远的地方读书,所以孩子生病,坚决不同意。

两人为了孩子又大吵一架。

倒是蒋羡冬日坐轿子到樊楼,等羡进来时,众人已经热闹上了,见他退下鸦青色暗纹番西花的披风,露出蓝地仙鹤纹锦旋袄,配着同色的百迭裙,中间系着印金的勒帛,头上的风暖帽也是泥金的。

这里面坐的都是世家子弟,别看漫不经心,其实都留心着呢,有人暗道都说蒋十六这小子结了一门好亲,如今看果然如此,人显得更飘逸出众了几分,尤其是风帽倒是比他们的毡帽看似轻便暖和多了。

甚至蒋羡取下来的时候,头发丝儿都没怎么乱。

有人就问道:“这风帽倒是极好,不似我的,总是压着头发。不知在哪儿做的?”

蒋羡在心里暗道:“我娘子做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