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正反二象(1 / 2)

上塘河,码头。

许宣来到这个世界后还没有正经的坐过船,或者说没有坐过正经船。

画舫那个....它的运动轨迹主打的是一个气氛和保密。

正常移动一直都是靠马车或者步行。

论速度应该是步行要快上很多,若是学到一些爬云之术可能连走路都不用。

这坐船出远门还是挺新鲜的。

靠近码头的路上倒是放开了心神听了听后季某人的吹?。

听了几句就收回了灵觉,简直不堪入耳。

来到码头边远远就看见了书院的楼船。

即便是以现代人的眼光也得感叹一声确实宏伟,不愧是战争利器。

楼船,作为一种具有重楼式上层结构的战船,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人类科技的爆发节点一直都是和战争有关,古代也不例外。

到了这个时候生存的压力会逼的人们不得不想尽办法用外物来帮助战争胜利。

在大晋灭吴之战中,楼船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在长江之上和吴国争锋,晋帝发兵二十多万,分几路进攻东吴国都建业。

益州刺史王?率领的水军,便是以楼船为主力,沿大江顺流向东进攻。

这些楼船不仅规模宏大,能容纳两千多人,而且设计巧妙,使得晋军能够在水上作战中占据优势。

书院的船是模仿战船制式修改而成,去掉了水上堡垒那些獠牙,规模也小了很多。

共有三层,各层建筑物分工明确。

第一层称“庐”,第二层称“飞庐”,最上层称“雀室”,是船上的?望台。

可各类房间一应俱全,完全可以让觐天和崇绮书院的学生老师安排上宽敞的单人间。

船工,水手,随从等也有各自的空间。

此刻码头上正在不断的运送物资上去,既是压仓,也是补给。包括一辆巨沉的战车,和几匹战马。

许宣看着此物不断打量,就仿佛看到了一件新奇的玩具。

不止许宣如此,其他学生也不是家家都有船只,还是这等规模的大船,同样好奇的观望。

这时另一队马车到达,于公走了下来。

“许教习也是钱塘人氏,应该见过不少大船吧。”

许某人的回答滴水不漏,顺便升华一下自己的主题。

“晚生只是感慨人造之物也有这般磅礴气象,若是再过几百年,几千年,不知这船还能变成什么模样。”

就着这个话题两人开始畅谈。

老头对于这种工匠造物也是非常看好,当然最后的结论是以后可能造出更多可以杀人的舰船。

您看的还挺准。

这次觐天书院也是选了十人出来,双方学子都是有过交流的同期自然也没有太生疏。

还有一个社交悍匪季汉卿,话题开的都是大家伙喜闻乐见的内容,自然是嘴上说着成何体统,耳朵听的津津有味。

于公看着那名印象深刻的学子语气沉重的说道:“崇绮的学子真是胆色过人,这次去白鹿也让他好好发挥吧。”

他有些期待沈老贼会不会被绊一个跟头。

等到物资行李都送上船后就开始了最后一个流程。

等人送行。

这个就是约定俗成的事情,送行一直都是文人墨客最喜欢的场景之一。

有不舍,有担忧,有难过,那么就有文思和题材,可以写出一些名篇。

真正的游学从钱塘码头开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