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第 46 章(2 / 2)

大国日化1981 大江流 3937 字 6天前

“这地面是木地板吧,咱们那个是大理石的,一定更好看。”宋雪梅说。

“咱还有扶梯呢。”周三春连忙补充。

周渔忍不住摸了摸额头,她带出来三个工作狂。工作狂就算吃饭,也不会忘了工作的,这边周渔刚点了餐,大家新鲜了一下没见过的西餐,那边蒋学名就汇报上了,“我们去了食品厂,好家伙,不比日化厂的人少。”

“现在大家都认为麦乳精是最有营养的东西,送礼给孩子吃都选这个。好多地方的供销社卖空了都补不上货。不过食品厂跟日化厂不一样,日化厂蹲点还能买到,食品厂全部都是各地供销系统直接订货,拉走,除非有条子,不卖给小商小贩。”

周渔就问:“你们怎么知道这消息的?”

周三春立时说:“就知道瞒不住你。我们想,来都来了,不能白来,周边问问。恰好也奇怪,食品厂旁边有个小土屋玻璃上贴了张纸,上面写着麦乳精,我俩就寻思,这不能白贴,就敲了敲窗户,结果那个人就卖麦乳精。”

“他说,厂里根本不会给私人货,想批发都是从他这里买。他手里的是职工们的福利品,一个月能有一百来罐,但价格不便宜,说是这是送礼的好东西,人家都是加价卖,我们便宜买不可能。”

“那咱们一号店不能这么进货啊。这怎么比日化厂还难办?”宋雪梅皱起了眉头,“咱得一起想办法。不能这么放弃。”

其他两个人脸上也是不带任何犹豫的,周渔就知道,她这士气算是拉起来了。要知道,刚来日化厂,所有人都说不可能,周渔认为大有可为,三个人也是心里打鼓的,只等周渔的办法,现在却要一起想办法了。

周渔点点头:“先高高兴兴吃饭,吃完饭,一起想。”

倒是李晓明,周渔一走,他直接将办公室的门关了,给自己下了一杯浓艳的茶水,坐了下来,又将这两天所思所想所听,直接列了提纲,写了出来。

从早上十一点,一直到下午四点,他都没带停,反而越写越兴奋,直到最后一笔落下,他坐在位置上,看着整整七页稿纸,浑身酸疼,手腕酸痛,脸上却是兴奋异常。

他根本没休息,只是检查了一遍错字,随即站起身来,拿着刚刚写就的文章,推开门,往后面的办公楼走去。

周渔他们根本就没有在日化厂中游览过,一直认为业务处所在的楼是办公楼,其实并不是,业务处这座楼是原先的老楼,原先都是广播室等用,后来政策放开后,把业务处迁到了这里。

实际上,办公楼在后面,他转过了老楼,很快就到了新楼旁边,然后疾步上了二楼,敲响了负责销售的副厂长刘玉的门。

刘玉?一看是李晓明,直接说:“正好你来了,我还要找你呢。有人举报你,说你私下联系批发商。怎么回事?”

李晓明一听就明白了,就是早上让找周渔的事儿,“我来找您,也是为了这事儿。”

这一说,刘玉挺感兴趣,这显然不是为了批发的事儿,他指了指桌子前的座位:“坐着说。”

李晓明直接将自己写好的文章,递给了刘玉,然后介绍了一下:“我见的这位同志叫做周渔,她是南河省南州市人,是个农民………………”

刘玉?收到稿子后,自然要看一眼,上面的题目让他有些惊讶,因为写的是:《未来二十年日化行业之所想》。

这个题目可是够大的,五年前他都没想过会改革开放,半年前他也没想过,可以放开日化行业,但现在,李晓明说要畅想二十年,他第一反应是,变化太快了,他们想不到。

而且,李晓明不是这样务虚的人,他之所以被放到了业务处,就是因为他踏实守纪,突然拿出一篇这样的文章,让人疑惑。

所以,刘玉?自然对李晓明介绍的周渔更关注,李晓明介绍完后,直接拿出了周渔给他的名片。

这东西李晓明在国外见过,也经常收,人家都是小小一片,装进口袋里就行了,可周渔这个,足足一个成年人手这么大,啥口袋也放不下。

当时周渔拿出来了,他就愣了,忍了半天才没告诉周渔,你道听途说印错了,名片是为了方便,你这个一点都不方便。

但现在他突然发现,似乎也挺方便的。

因为他刚刚讲一号店,刘玉虽然在听,但其实并没有意识到那是个多么跨时代的门市部,但当这张名片拿出来,他立时看了起来,发出了跟自己一样的慨叹:“这么大,这么豪华?还有电梯?”

李晓明这会儿都佩服周渔了,她是怎么想到的这些法子。你看看,一张名片抵得上他半天的说辞。

刘玉看看名片,又看看那篇文章:“你是说,这些所想皆是因为这个周渔?她讲什么了?”

李晓明大致将他如何在饭店碰到周渔,又听到她怎么说,和今天的对话讲了讲,这会儿刘玉脸上已经是慎重表情。

李晓明最后说:“周同志是个很敢说话的人,但是我听其言,发现她并不是空话。她的话虽然不可能全对,但的确是有道理,有思考,有深度,有远见。我是经过慎重思考才写下的这篇文章,受她启发却绝对不是被她影响,我认为她所说我所

写,都是可能会发生的,我们需要警惕准备。”

他这样说,刘玉也严肃地点点头,“我看看。”

就跟周渔等待李晓明的回答一样,李晓明的等待也是漫长的,而且是更具象的,七页稿纸,李晓明写了五个小时,而刘玉连看带思考,用了整整两个小时。

直到办公楼里都空了,外面已经没有任何喧杂的声音,刘玉才从文章中回过神来,他就说了一句话:“你对这个周同志的评价是有道理的,你调整柔顺洗发膏定位的建议,也是很得当的。我同意跟她合作。”

李晓明松了口气,哪里想到,刘玉的话并没有说完,“但不是我们把货卖给她这么合作。她不是要打造南河乃至全国最知名的门市部吗?问问她,我们如果提供更深层次的合作,她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周渔他们吃了饭,没回旅馆,又去食品厂那边看了看,那边离着日化厂不算近,周渔想着不行明天搬过去,日化厂这边她留下等消息就可以。

没想到晚上一到家属院,就瞧见张阿姨站门口正跟人聊天呢,瞧见他们四个,真是啥也顾不上了,径直奔着他们来了。

当头,张阿姨就说:“你们怎么才回来,我等了你们两个小时了。快!”根本不让周渔解释,她就推着她们往前走,“李处长来了,说是找你们,知道你们不在,就说他在七号楼家里等你们,让你们过去一趟。”

“快点吧,小两个小时了。”不过张阿姨也好奇,“你们到底干啥了,徐磊早就走了,你们怎么没走,怎么李处长都能找来?为了你们还留这里了,真是稀奇事儿,他都多久没住家属院了。”

周渔一听就知道,这消息恐怕不一般。周渔就跟张阿姨道了谢:“我们先去看看。”

到了地方,李晓明果然就等着他们,听了敲门声就把门开了,让大家走了进来。他这屋子好久没人住,出了沙发茶几和板凳,都盖着布呢,李晓明就说:“应该约你们去厂里,但又不知道你们多晚回来,太晚那边就进不去了,所以约了这里。请

见谅。”

说真的,这里不合适,但加上李晓明的急迫感,就合适。

周渔宁愿对方更重视自己,也比所谓的礼貌要强。

周渔直接问:“是有新的想法吗?”

李晓明不得不说周渔的敏锐,他点点头,等大家都坐下了,便道:“我们想知道,你对我们的产品,是准备怎么卖?”

这问题就很明显了,原先,是李晓明他们考虑不考虑给周渔供货的问题,而现在,他们在想如何从周渔手里要到更多的好处。

那这个关系就很值得品味了,起码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李晓明今天跟领导汇报后,领导对周渔的想法是认可的,对一号店是抱有期望的,否则,没好处的事儿为什么要争取。

周渔就笑了:“两种合作方式。”她直接将随身的包拿过来,从里面拿出了一张平面布置图,这张没有任何花里胡哨的地方,就是示意图,周渔说道:“我们一层是副食,二层是日化,三层是精品。”

“一种是我们进货,放在我们的日化柜台,跟其他产品在一起。在这里。”周渔指了指电梯口的位置,“这是很好的位置,但凡上楼必然能看到柜台。’

“还有一种,是深度合作。这里,周渔指向了二楼最中间的位置,“这是二楼的黄金位置,地方最大,最显眼,所有的柜台都围绕着它。我们会在这里给您设置专柜,布置的效果相当于这样。”

周渔掏出笔来,大体画了画,这样的正方形柜台在后世已经司空见惯,但在此时,绝对是没有的,别说供销社了,百货大楼里都是在一起陈列的,也没有这样单独显眼的柜台。

更何况周渔也说了:“而且这是二楼唯二的位置之一,同时,我们的外立面也会挂上你们的宣传海报。”

“我们将在开业前七天,进行倒计时宣传。南河省电视台,南河各大报纸,都有人会来采访。我们也通过南河的记者联系上了首都各大报纸的广告部,都会有广告发出。”

“全国我只能说,一定会有知名度,但在南河,一定会引起轰动的。”

李晓明不得不说,周渔真的是有办法让人心动,这样一个肯定会引起轰动的门市部里,别人都在货柜里,只有两个两个品牌却是单独有专柜全方位展示,这种特殊位置,无形将海市日化的地位拔高了。

而偏偏周渔跟他谈了两天的品牌定位问题,这不就是最好的机会吗?

周渔是真会挖坑啊,让人心甘情愿跳下去的大坑!

李晓明点点头:“深度合作怎么合作?”

周渔说:“你们要保证供货。我们将会派人来日化厂进行培训,我们要知道你们厂所有产品的特色,以便于推广。另外,如果是普通进货,我们不收取租金,但这个地方,如果我们的推广效果好,半年后要交租金,不好自然免租,我们也可以在

合同里写明具体要求。价格按着效果来。”

周渔真是太会做生意了,本身是求他们给货,现在反倒是他们要给钱了,但李晓明还是点了头,非但点了头,他还很期待:一号店到底会成什么样。

事儿谈好了,第二天,周渔就去日化厂签了合同,等着章盖下去后,周渔就邀请李晓明:“李处长,我有个秘密推广其实并没有实现说明,毕竟怕人学了去。但现在可以说了。”

“我们三楼的精品馆,其实是体验馆。除了可以试用的服饰和首饰,我给你们专柜也留了一个房间,我们培训了专门的技师,可以帮忙试用你们的产品,无论是芙蓉面,还是柔顺洗发膏,我想试用的效果是最明显的。这也是对你们支持我们的感

谢。开业前你们都可以来看看,试一试。”

都签了合同了,按理说一切都已经到位,周渔不必要再付出什么。并且,这一间房间拿出去当柜台,必然是挣钱的,给他们可都是免费的。

李晓明真是服了周渔了,她简直把合作方的心思抓牢牢地,她这么周到,考虑的这么细致,想出了如此的好办法,实现还要付出大量的经历招人和培训,就为了给合作方一个惊喜?还是在签约后无偿给?

谁能不感动?饶是李晓明向来严肃,这会儿也是将周渔看做好朋友了。业务处是他来管啊,周渔这是帮他开拓市场啊。

“谢谢!”李晓明想了想说:“对了,你们好像在接触食品厂是吗?我跟业务处的老吴关系不错,还有其他几个不错的厂子,要不这样,明天我介绍你们认识一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