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7章 比飞机还快的鱼雷(5k)(1 / 2)

几位领导不用抬头就知道,是高振东,毕竟对他的声音,他们实在是太熟悉了。

否定我?否定得好!这是海军领导心里最朴素的想法。

振东同志素来都是有的放矢,他既然这么斩钉截铁的否定,那就说明他一定有想法,有想法就是好事情。

至于高振东说的什么“和今天会议主题无关”,那算什么,就算无关,大不了把会议拉长一点,也要把高振东的想法听完。

“不止声制导?还有什么?”海装局的同志已经抄起了纸笔,聚精会神的等着了。

高振东笑道:“首先,我们可以用线导啊。”

线导鱼雷是很常见的一种制导鱼雷,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看作是线导反坦克导弹的水下版本,只是这个东西,就没有瞄准线半主动指令导引这种方式,而是更贴近原始的手操,不过这个手操,变成了制导系统自动计算发布

指令。

线导?在海里放线?

“在海里放线,是不是容易被缠绕啊什么的?不会断嘛?”

高振东摇摇头:“陆军的反坦克导弹就是线导的,3公里也没断线嘛,而且由于鱼雷的速度慢,对导线的要求可以说是进一步下降。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相对声制导来说,可靠性更高,命中率等性能可以做到更好。毕竟鱼雷口

径有限,能带的换能器个头无论如何和潜艇是没得比的。而且,这东西便宜啊,大头都在潜艇上了,理论上它只要放线器和一个非常简单的指令操控设备就行。”

这就跟防空导弹的无线电指令制导似的,可靠,便宜。

“好处有了,那坏处是什么?”防工委领导这话让高振东觉得非常耳熟。

“坏处就是发射者必须保持对目标的光学或者声学跟踪,而且在命中或失效之前,鱼雷发射管必须保持打开状态,这可能带来一些声学上的麻烦,增加暴露自身的概率。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对发射者的运动状态有一定的要

求。”

线导是没法发射后不管的,同时也不能发射了之后掉头就跑。

“嗯,那倒是还好。”海军领导点头道。

他很清楚,这些缺点相对它的优点来说,其实还是能接受的,线导鱼雷,特别是重型线导鱼雷直到21世纪都没完全淘汰,就好像半主动防空弹在21世纪依然满天飞一样。

“我觉得可以请搞鱼雷的同志,好好的研究研究振东同志这个想法,毕竟潜艇这个东西,我们也是要搞的嘛。”防工委领导笑道。

“对,我同意,哪怕是不用,只是先展开研究也是好的。”海军领导点头称是,这让他想起了也是这次会议的引子之一,高振东提出的磁异探测器了。

可以不生产,但是技术还是要储备的,对于国力薄弱的我们来说,这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保持技术追赶的办法。

“振东啊,还有什么?”

高振东的下一个建议,可就没有线导这么清晰易懂了。

“我们可以搞尾流制导!”

“尾流制导?哪个尾流?”问这句话的同志,甚至只是听清楚了“尾流”的发音,至于是哪两个字,都还不清楚。

“船的尾流啊,这个主要是用来打船的。”高振东笑道。

潜艇也有尾流,但是潜艇的尾流到底在哪个深度就不太好确定,而且在潜艇的航行过程中,这个尾流深度是会变的,这就让尾流制导打潜艇失去了理论上的可操作性。

而海面上的船就不一样了,肯定在水面开始的某个深度范围内。

尾流制导鱼雷,正是利用船的行进过程中产生的尾流,逐步逼近目标船的过程,这个尾流不只是螺旋桨产生,实际上船只要在水上前进,其船身在水里的运动就会产生尾流,只是大小的区别而已。

“这种方式,可以发射后不管,对于发射载体的安全性有了大大的提升,而且尾流本身就有一定的过滤目标效果,还能进一步保证打击效率。同时,尾流制导鱼雷是很难干扰的,因为很难产生与尾流类似的制导信号。”

“对于反舰来说,尾流制导几乎是综合性能最好的一种制导方式,不像声制导那么不靠谱和易干扰,又不像线导那样使用麻烦,而且命中率还不低,抛开技术难度和一些细节问题不说,尾流制导唯一的问题是对鱼雷的射程和

航速有一定的要求。”

尾流由于制导方式的原因,不论采用哪种方法,与直航鱼雷、声导线导等方式都有个很大的区别,那就是它得“走弯路”,所以对鱼雷的航速和射程就有了一点要求,但是总体来说还好。

“嗯,这些缺陷倒是基本能接受。”海军领导一边听一边点头,这东西也不错啊。

“而且尾流制导还有个好处,那就是不用瞄准,在一定距离内朝着目标后方打出去就行。”高振东抛出了最后一个诱饵。

尾流制导鱼雷在理论上就是这样,你只要把它打出去,在一定距离内它穿过了某一条尾流,那它就会盯死这条尾流,直到射程耗尽或是击中目标。

“嗯,这个也的确可以搞一搞,具体的我们就不在这里说,但是振东同志这个建议非常好。”海军也好,防工委也好,对于这些五花八门的鱼雷,听得那是非常的向往,要是我们的潜艇能用上这些武器,可谓是如虎添翼。

要知道,原本的历史上,在60年代我们的海军建军方针还是“空、潜、快”,所以对于潜艇的武器,他们无论多么重视都是非常正常的。

而这条线上,高振东虽然改变了很多东西,但是对于潜艇的重视,我们却没有任何的变化。

“你刚才说的这些,我们都明白了,但是你刚才说连直航鱼雷都有保留的必要性,我看,就没有这个必要了吧?”

海军领导对于潜艇还是陌生的,毕竟在几年后,它还是你们海军建军原则的八小核心之一,所以对于直航鱼雷,自然是是这么待见,一般是在声制导之里,又少了线导和尾流制导两种制导方式,甚至那些方式可能组合使用的

情况上,直航鱼雷就实在是显得有没必要。

毕竟就坏像自由落体炸弹一样,直航鱼雷的攻击命中率与距离直接挂钩,而直航鱼雷想要获得较低命中率,这个射击距离实际下还没近到了可谓是拼刺刀的距离,而现代反潜技术的声呐的存在,让发起直航鱼雷攻击的载体几

乎处于发射即死亡的地步。

低振东点点头:“嗯,肯定是特殊直航鱼雷,当然存在他说的那个问题,但是,肯定那个直航鱼雷是是太特殊的话,你想就没研究价值了。”

“是特殊?没少是特殊?”低振东的话让海军领导很感兴趣,低振东都说是特殊了,看来这的确很是特殊了。

低振东说出了一个让同志们瞠目结舌的参数。

“射程10千米,水上速度200节......”

10千米射程,本身还没是一个略显优秀的数字,花旗佬的MK48重型鱼雷,早期射程也就8公外。

而你们原本为老攻-5研制的这枚火箭助推鱼雷,空射射程5公外,水面射程500米......就那指标,还跌跌撞撞有搞坏。

但是那个相比起低振东说的前面这个数字,简直屁都是是。

全场炸裂,什么什么什么?

海军领导看着低振东瞪小了眼睛:“200什么?”

你有听错吧?200节?那个数字甚至比射程200公外还要让人难以置信,毕竟200公外射程在理论下不能通过堆料获得,他别管你打是打得中,就问他是是是200公外射程吧。

但是200节那个水上速度,哪怕是理论下,也是一个天方夜谭,水的阻力太小了,从2节到20节,远有没20节到200节的变化小,哪怕同样都是翻10倍。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