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sp;emsp;一境感应。
emsp;emsp;二境法相。
emsp;emsp;三境参合。
emsp;emsp;四境雷劫。
emsp;emsp;“我初晋真仙,为大乘感应境。挣脱锁链,心灵活泼,万事万物、天地宇宙都展露出崭新的一面。这个阶段,就是从新的层面,去重新认识认知这个世界。”
emsp;emsp;“寂然而通,无为而成,无所不成,不见而知,盖道之感应也。”
emsp;emsp;陈季川细细感应,不见动作。
emsp;emsp;一连七八日过去,他脸上露出笑来。
emsp;emsp;“大道在我,我为法!”
emsp;emsp;心念动,法域生。
emsp;emsp;这一瞬间,他这处洞府仿佛与世隔绝,仿佛脱离了天地宇宙,而他则是法域之主,造化一切。
emsp;emsp;此为‘法域’!
emsp;emsp;“大乘感应,真仙法域。”
emsp;emsp;“真仙最重要的‘法域分身’,便是借此而成。‘法域’当中,真仙可随心所欲,造就分身自然不在话下。”
emsp;emsp;“不过也就限于一尊分身。”
emsp;emsp;陈季川一点点感悟,一点点体会。
emsp;emsp;初晋真仙,千头万绪。
emsp;emsp;他也在摸索。
emsp;emsp;法力。
emsp;emsp;肉身。
emsp;emsp;元神。
emsp;emsp;随着修为的突破,生命层次得到跃迁,精气神三宝也在飞速蜕变。每一分每一秒,睁眼看世界,世界都在变化。时时更新,气象万千。
emsp;emsp;真意。
emsp;emsp;法域。
emsp;emsp;真仙的种种神异也在显现。
emsp;emsp;不同生命层次的变化,全方位的蜕变,令陈季川沉浸其中,有宛如新生的感觉。一位真仙证道,仿佛是崭新生命的诞生。
emsp;emsp;新奇。
emsp;emsp;玄妙。
emsp;emsp;神秘。
emsp;emsp;一时难以说尽,难以尽察。
emsp;emsp;但在这新生中,在蜕变中,冥冥中又有一丝悸动。
emsp;emsp;陈季川略一感应,顿时了然:“劫数!”
emsp;emsp;真仙能初步抵抗时光长河的冲刷,不老不衰。
emsp;emsp;但他们却有劫数。
emsp;emsp;“每一个元会,就有一次灾劫降临。”
emsp;emsp;“大乘真仙若能历经万劫而不坏,便可证得与世同君的地仙业位。”
emsp;emsp;陈季川心中一动,想到‘常山塔’中的《劫甲》神通:“这门神通创造出来,就是为让真仙渡劫。”
emsp;emsp;真仙不老不衰,但劫数重重。
emsp;emsp;而地仙则万劫不磨。
emsp;emsp;故而真仙若能历经万重劫数,则证地仙业位。
emsp;emsp;这篇《劫甲》,正是直指地仙的神通。
emsp;emsp;“万劫不磨!”
emsp;emsp;“好大的气魄!”
emsp;emsp;“但可惜难度太高,那‘常山塔’的主人也不知是否还存世。若存世,必定也尚未证得地仙,脱离劫数。”
emsp;emsp;陈季川摇摇头。
emsp;emsp;世人都道真仙好,但真仙也需要历经一重重灾劫。想要万劫不磨,谈何容易。
emsp;emsp;不过仙道永恒的道路从来就没有轻易的。
emsp;emsp;炼气。
emsp;emsp;开窍。
emsp;emsp;化神。
emsp;emsp;问鼎。
emsp;emsp;陈季川经历一个个道果世界,一个个境界走过来,知道其中艰辛。
emsp;emsp;炼气时仰望真人。
emsp;emsp;开窍后仰望化神。
emsp;emsp;化神时向往问鼎,向往上仙之境。
emsp;emsp;但等到成为四阶,成为上仙,又在苦寻真仙之道。待到证道后,自然也会有更高的追求,真仙大乘的种种追求诸般烦恼自然也会随之而来,
emsp;emsp;“既已证道,再无寿元限制,又有何惧?”
emsp;emsp;陈季川一笑。
emsp;emsp;知真仙灾劫,知前路艰辛,但依旧冲不散他证道真仙的喜悦,更无法令他畏惧不前。
emsp;emsp;大道争锋!
emsp;emsp;从前与人争,此后与天争!
emsp;emsp;……
emsp;emsp;洞府闭关,体悟数月。
emsp;emsp;陈季川知晓一众道门真仙还在等他,孟青那边也不能拖太久,故此不求尽善尽美,略微熟悉后境界后,就走出洞府,赶往一元道宫。
emsp;emsp;……
emsp;emsp;一元道宫。
emsp;emsp;这里是一元道门中的真仙聚首之处。但凡道门中多出一位真仙,便在这‘一元道宫’中添置一个席位。
emsp;emsp;这是一元道门最崇高的宫殿,唯有真仙才可出入。
emsp;emsp;数月来。
emsp;emsp;周衍证道的消息传遍道门,一元道门中但凡抽得开身的真仙,一个个尽数到来,聚在这一元道宫中。
emsp;emsp;但见巍峨道宫仙气盎然,殿中四十六位真仙显化身形,如坐云端。
emsp;emsp;陈季川大步走来。
emsp;emsp;“弟子周衍,见过老师,见过诸位前辈!”
emsp;emsp;陈季川在道宫中站定,冲东河宫主与一众道门真仙拱手一礼。
emsp;emsp;“周师弟。”
emsp;emsp;“同为真仙,寿无量,非你嫡系师长,称一声师兄师姐便是。”
emsp;emsp;潜溟宫主端坐蒲团,向陈季川投来目光,而后又指着面色已经恢复如常的东河宫主,故作不愉道:“只可恨你师从东河师兄,唤你一声师弟,总觉得被占了便宜。”
emsp;emsp;“哈哈!”
emsp;emsp;潜溟宫主出声打趣,殿中众仙不由一笑。
emsp;emsp;真仙虽有灾劫,但除却四境雷劫真仙外,不过是一元会一灾劫而已,三五灾劫过后,个个都有数十近百万的年岁。
emsp;emsp;因此真仙年岁的跨度极大。
emsp;emsp;殿中最年轻的‘冬阳宫主’,证道都有十五万年,已经历经四个时代看过三个时代的上仙生死更迭。
emsp;emsp;若道门中每一位新晋真仙都要排定辈分,怕是叫都叫不过来,越往后晋升的真仙,头上越是一堆同为真仙的老祖宗。
emsp;emsp;没这个必要。
emsp;emsp;道门中约定俗成,晋升真仙,只要不是陈季川跟东河宫主这样的亲传师徒的关系,都以师兄弟称呼。
emsp;emsp;比如‘冬阳宫主’。
emsp;emsp;他成道比东河宫主晚了数十万年,但在东河宫主跟前,也能称一声‘师兄’。
emsp;emsp;证道真仙。
emsp;emsp;同为真仙。
emsp;emsp;自然一切平等。
emsp;emsp;“周衍,入座吧。”
emsp;emsp;众人笑过,道宫上首一位丰神俊朗的青年道人看向陈季川。
emsp;emsp;他话音落,自道宫末位,便显出一方蒲团。
emsp;emsp;陈季川认得这道人。
emsp;emsp;早在初入道门时,拜过祖师堂时,就曾见过这青年道人的画像,知道这道人正是执掌一元道门的掌教真仙,道号‘伏丹子’。这位掌教看着年轻,但实际上不论是年龄还是辈分都极高,乃是开创一元道门的‘一元祖师’门下嫡传弟子,数遍神州都是第一等的古老,仅一个名号都能令神州妖魔畏惧。
emsp;emsp;“是,掌教!”
emsp;emsp;陈季川依言落座。
emsp;em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