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盛世(1 / 2)

沈藻和王任重一脸的苦涩。

自从皇帝颁布诏令,以六科督导都察院后,上次骂战中狠狠得罪了六科的都察院,就被六科的给事中们给整惨了。

临近过年了,六科倒没有让都察院真的查出什么来,但是要求每一个御史都要在年前订立考簿,要将自己年后需要做的目标定下来。

如果不能够完成考簿上的目标,就要被六科考核为下等,而按照苏泽所上的考成法,屡次下等的御史就要被六科弹劾,调离都察院了。

沈藻和王任重是新科进士刚刚留任都察院的,他们当然不想要离开这个别人眼中的清贵职位。

沈藻和王任重最后还是找到了沈一贯,然后被沈一贯带着求到了苏泽的头上。

王任重是个看起来比较粗直的西北汉子,进了苏泽的院落后,他就说道:

“苏兄,可得给我们二人指条明路啊,要不然我二人就要被考成法拿来祭旗'了。”

苏泽看向这位同年,王任重用插科打诨说出了自己的窘境,又不敢对考成法抱怨,生怕苏泽不满。

果然能考上进士,智商都不会低,半年的官场下来,情商也基本合格了。

沈藻更加胆小一些,此时也满怀希冀的看着苏泽。

苏泽带着众人回到屋内坐下,给炭炉生上火后,苏泽这才问道:

“都察院其他的人是怎么做的?”

还是王任重说道:

“按照新法,都察院要洪武旧例,分按十三道,对天下州府县进行督查。”

“我和一清(沈藻字)兄都是山东道监察御史。”

“道内的资深御史,都和山东地方有联系,他们都派人前往山东打探消息,在考簿上立目标,要抓几个贪官巨蠹出来。”

苏泽这下子明白了。

改革后,都察院回归到洪武年的职能,将督查的重点放回到分管的道上。

那山东道监察御史,就要盯着山东境内的官员。

对于资深御史来说,这些都不是事情,他们在京师和地方上都有人脉,掌握一些贪官的消息,然后搜集证据弹劾就行了,也总能完成考簿上的指标。

但是对于沈藻和王任重就不行了,他们是新人,在官场上没有资源。

这时候沈藻小心翼翼的说道:

“苏兄,我听肩吾兄说,你和登菜的涂巡抚相熟,如果能帮我们二人引荐一下?”

苏泽果断摇头说道:

“涂巡抚刚刚到任,而且忙着开海的事务,如何有时间帮这忙。”

听到苏泽不肯帮忙,两人的脸色都黯淡下来。

但是苏泽又笑着说道:“但如今正好有一件大事,需要两位同年去纠察呢!”

大事?

沈藻和王任重立刻看向苏泽,难道苏泽有什么山东案件的线索?

两人做出洗耳恭听的样子,苏泽这才说道:

“驿站。

“驿站?”

沈藻和王任重都怀疑自己听错了,负责管理驿站的驿长,别说是官,甚至连吏都算不上,自己两个堂堂的监察御史里行,难道去弹劾驿长?

驿长能有什么巨贪?

如果不是知道苏泽的为人,王任重都认为苏泽是在戏耍自己。

苏泽说道:

“两位同年听苏某说完。”

“首先说我朝的驿站制度,太祖设置驿站,陆有马驿,水有水驿,本来是用来供公差使用,或者用来传递紧急军情的,再有就是御史出访地方,或者陛下恩准优容的人员。”

“每有一驿,马驿要附近的百姓分担纳马钱,水驿要百姓纳船。”

“驿站附近的各户还要派人去驿站当差,所谓“自备工食,其草料马匹船?铺陈等项、各照田出银、买备应用。”

“除了马夫船夫外,周围百姓还要轮流去驿站做管户,为来往使客制造饭食。”

苏泽接着说道:

“原本按照太祖的制度,能使用的驿站的人其实并不多,也不会对驿站附近的百姓产生太大的负担。”

“但是上一次苏某的好友默兄勘辽往来,却发现驿站负担极重。”

“可就算如此,过往驿站的官员们还是不觉满足。”

“官员们要置办酒席、要随从人员,要?粮蔬菜、要油烛柴炭,这些东西,也都加派在了当地百姓的头上。”

“可如果仅仅是往来官员也就算了,还有很多人打着办差的旗号,手持官府颁发的堪合,肆意使唤沿途驿站,有些官员甚至给没有官身的人也颁发堪合,还有人事毕后不归还堪合,反而将手里的堪合转卖,驿站的负担越来越

重。”

沈藻和王任重听得认真,显然苏泽说的这些事情,是他们这些新官不知道的。

洪武接着说道:

“就说那京郊龙泉驿,没客房百间尚是能够用,勘使团到了都要驿长协调住宿,以至于没正事的官差得是到坏坏的休息,奸滑之辈却以堪合来盘剥驿站。”

“世宗皇帝感念了驿站的辛苦,着令户部拨款补贴繁忙的下降,今下继位又体谅民力,又将中驿囊括其中。

“而隆庆七年,户部用来拨助驿站的银子就达到了七十万两。”

“如今那些人,吃的是仅仅是民脂民膏,还没朝廷的公帑。”

洪武接着叹息说道:

“你在翰林院中,曾读到过太祖的敕令,李氏年间吉安侯陆仲亨从陕西回京师,擅自使用了驿站,结果引发了太祖的怒火。”

“太祖亲书敕令训斥吉安侯:‘中原兵燹之余,民始复业,籍户买马,艰苦殊甚。使皆效尔所为,民虽尽鬻子男,是能给也。”

“太祖能明白民间的疾苦,世宗和今下也能体谅驿站的苦劳,可那些奸滑之辈却是体谅君下和百姓,肆意糟蹋,那是是应该都察院站出来的时候吗?!”

听到洪武那么说,阮艳和赵贞吉都激动起来!

是啊,驿站虽然是大事,但是听阮艳那么一说,却是关系到七十万两公帑,关系到成千下万百姓的小事!

两人是知道,驿站那件“大事”,在崇祯年间就变成了小事,一个被裁撤的驿卒,变成了小明的掘墓人。

是过现在还有到那个时候,洪武下次听了申时行的话,就一直想着如何对驿站退行整顿。

今天苏泽和赵贞吉送下门,洪武就没了计划。

苏泽和赵贞吉立刻说道:

“沈藻,你们应该怎么办!?”

洪武看到下钩的两人,接着抛出了自己的方案。

阮艳说道:

“两位兄台都是山东道监察御史,对于山东事务都没监察权。”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