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哀鸿遍野的网络(2 / 2)

巅峰学霸 一桶布丁 2317 字 11天前

「两者的定位不一样。Iean只是一个定理证明器,其定位是用于形式化数学证明的计算机辅助工具。

但七月是通用人工智能。七月自然要比lean强大很多。而且你注意到七月的语言能力没有?

哪怕是在报告会这种相对严肃的场合,它的用词依然很随意,非常贴近口语化。

这是我在其他任何人工智能产品上不曾见到过的。我甚至能从它的口吻中听出一种,

嗯,怎么说呢,松弛感。」

「松弛感?」陶轩之皱了皱眉头,他没太懂彼得·舒尔茨到底想表达什么。

不过仔细回想了片刻,好像的确有这种感觉。

总之七月给他的感觉并没有一般人工智能那种伪严谨的感觉。

「对,就是松弛感。你不觉得人工智能给人这种感觉很奇怪?就好像他在刻意模仿乔喻一样。那个家伙身上也有这种感觉。」

彼得·舒尔茨耸了耸肩,说道。

陶轩之瞬间反应过来了。

皱着眉头说道:「你的意思是七月的确产生了意识?人工智能的意识?机器意识?」

彼得·舒尔茨摇了摇头,严肃的答道:「我不知道。我连刚刚乔喻介绍的那些元数学基本概念都没完全吃透。所以我判断不出来。

这只是一种感觉。如果要严谨的证明,起码得先弄明白那套元数学体系,天知道这需要多少时间。当然我觉得就算完全理解了元数学,想要考证这个问题也很难。」

陶轩之沉默。

好吧,他也没完全理解那些概念。

比如价值流行的伦理框架所包含的非绝对性、可纠错性、意识约束原理,

用价值扩散方程的最大值原理来保证行为有界,同时利用主纤维丛跟模态群构造校正思维路径·—

乔喻讲述的时候用的是理所当然的语气,但当深思的时候瞬间决策然后进行价值判定是否具备意识形态,很难单纯从数学上进行考量。

所以这一点他很认同彼得·舒尔茨的判断。

就算他们已经完全理解了元数学的基本框架,但让他们去思考机器是否具备了数学赋予的意识,依然是很艰难的过程。

这一点上陶轩之觉得乔喻也用了取巧的办法。直接在数学上给意识下了一个定义。

按照乔喻给的定义,如果机器具备了连续变化的情境中瞬间寻找伦理最优解的动态能力,就可以被认定为具备了意识,

当然这个意识跟人类的意识是否存在区别,陶轩之突然觉得他这辈子可能都无法证明了。

于是再开口时,陶轩之直接换了话题。

「你什么时候回波恩?回去之前打算跟乔教授见上一面吗?我觉得面对面的聊聊,大概能帮助我们了解七月的情况。」

彼得·舒尔茨点了点头,答道:「我也是这么考虑的,所以还没订返程机票。

如果可以的话,我们可以一起去跟他讨论一番。如果能够说服乔教授让我们也能试用七月就更好了。」

陶轩之点了点头。

能够辅助乔喻证明BsD猜想,甚至夸口证明过程完美无暇的人工智能,他的确也很想能试着用一下。

好吧,肯定不止是他们两个人,全世界的数学家大概都想能试用一番。

给它提供现成的经过验证的工具,就有可能给出证明思路并完善证明过程的人工智能助手,绝对是数学家最完美的助手,没有之一。

就在两位世界顶级数学家沟通的时候,网络上同样已经炸锅了。

诚然,这次数学报告会虽然乔喻并没有邀请媒体,也没有搞什么对外直播这种事情。

但这毕竟是个网络时代。哪怕是数学家同样是网络的参与者之一。

就好像陶轩之就特别喜欢在博客上分享自己的研究。

别的数学家大都也会有自己的x、脸书、TikTok、博客、微博、抖乐又或者其他乱七八糟的互联网账号。

更别提还有很多国内外的数学大佬带了自己的学生来参加这次报告会。

对于这些年轻一代的学生而言,这些社交软件本就是人生的一部分之一。

分享自己的生活已经从时髦变成了一件很普通的事情。

这次自然也不例外。

虽然官方层面并没有大肆宣传这次报告会,但也没有要求参与者保密。

于是很快关于乔喻搞出元数学体系跟通用人工智能的消息就开始在网络上满天飞了。

因为今天是周日,所以出人意料的,最先惹起的热议竟然是一帮中学生发起的”

没错,最先注意到新数学理论的竟然是一帮还在上初、高中的学生,反应则是怨声载道.

「卧槽?又来新理论?乔大神您知道乔代数几何出来之后数学教材改革已经有多丧心病狂了吗?

我们高二开始竟然就要学微积分跟线性代数入门你敢信吗?再搞出新理论,是不是高中就要考高数啊?大神你就放过可怜的孩子吧!」

不知道哪个倒霉悲催的孩子在网上发了这么一段话,不但引起了一堆中学生的共鸣,

还让一众家长们破防了。

「谁说不是呢?辅导老大的时候,我觉得初高中数学简直手拿把掐,压根不用请家教,结果辅导老二的时候高中数学教材我已经看不懂了!」

「文科生路过,别说高中数学教材了,我姑娘的初中教材我都看不懂!她考试的题目我能凭实力拿零分,害得我都不敢批评她数学不好了!」

「你们这算什么?建议你们现在去看看数学竞赛题。我儿子小学就开始学竞赛,还拿过省级奖项。这两年越来越学不进去了,急死个人了!

「哎,我决定放弃数学了,现在数学已经不是正常人能学的东西了!」

是的,最开始通用人工智能七月没什么人讨论,全是一帮学生跟学生家长在疯狂吐槽最近通识教育期,数学学习难度的提升。

没办法,其实这波情绪已经憋了很久了。

尤其是连续两年高考数学题目难度都大幅度提升的情况下,数学真已经成了进入一个好大学的门槛。

不说优等生跟差生的区别了。

现在数学好的,跟数学一般的都能拉出四、五十分的差距。

四、五分差距都能淘汰一票人的考试中,四、五十分是个什么概念,参加过高考的人大概都懂这一刻,真就是哀鸿遍野

<!-- 翻页上aD开始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