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宗祠祭拜信仰显(1 / 2)

神仙传 三木 1563 字 2个月前

当年因为躲避战乱而建设起来的桃山村,是几个不同姓的祖辈一起定居的,时间一长,因为联姻的关系,所以庄里的村民们都有点沾亲带故的关系。

而桃山村的姓氏人口,则是以赵姓和王氏最多。而王氏先祖当年不知因为什么缘故成了景扬县县城隍,跟赵氏先祖定下一张不为人知的契约,所以桃山村的宗祠供奉的则理所当然的是赵氏先祖了。

因为长期供奉,赵氏先祖得香火信仰,得以转化为“祖灵”的村在。

而正是因为村中出现了“祖灵”所以才不被孤魂野鬼、魑魅魍魉所侵犯,因而历年来桃花村一直相安无事。

所以在宗祠建造的时候,村里的每一个人多多少少或出了力或出了钱,宗祠的建筑在村中属于最好的建筑,所以赵长生也不陌生去祠堂的路。在去往宗祠的路上,除了跟路过的熟人打个招呼,赵父皱着眉头一句话也没说,赵长生也不好上前说话,只得跟赵丁柏身后默默着赶路。

不到一会儿,已经到了宗祠,赵丁柏停下脚步,默默的看了赵长生一眼,就抬脚进了宗祠的祠堂。

赵长生一阵纳闷,打量了下宗祠,也跟随着赵丁柏进了宗祠祠堂。

祠堂外观,正面比较豪华,门厅多为五凤楼建筑,两侧八字墙上饰以细腻的砖雕,其余三面比较简洁。其结构与民居相同,多用木石混合而建造。一进大门,是长方形的天井合院,共采光之用。上庭悬挂彩灯。中门樱花坊上高悬“敬爱堂”楷书匾额,赫然醒目。“敬爱堂”名寓意深远,既启示后人须敬老爱幼,又示意族人要互敬互爱,和睦相处。故作为宗祠,一直是议商族事之室,兼作族人举办婚嫁喜事,教斥不孝子孙的场所。

下面正中是一把太师椅,当是族长之位。两边纵列两排罗汉椅、案,为族中年长和有声望之人议事或祭祀时所坐。厅前还有一大几案,用于祭祀时放置祭品。上庭之后为楼式建筑的供奉厅,供奉列祖宗神位。首先引入眼帘的就是一座泥塑人像,一尊男性老人形象打扮,神像脚下神位写道:桃山村赵家始祖。神主次序是始祖居中,其他依昭穆之序左右排列。

此时的正中的太师椅上正坐一个头发胡须皆白的老人,正在打量着观看祠堂内部景象的赵长生。

“长生,还不上前拜见三太爷!”赵父低声对着赵长生道。

听到赵父的的话后,赵长生回过神来,赶紧上前对着赵父道:“是”。

然后对着坐在太师椅上的老人就是一拜口中道:“长生,见过三太爷,三太爷安好。”

老人打量着拜倒在地的赵长生,心里暗道:“怪哉,此子之病就是“祖灵”也是无计可施,不知如何复原的?”

按下心头疑问,看着拜倒在地的赵长生的精气神跟以往大不相同,而后仔细观察只见他穿一身洗的发白的青色长衣,脸如雕刻般五官分明,有棱有角看上去有些病态的苍白色,头发以竹簪束起,身上一股好像有一股使人感到十分舒服的自然气息,犹如换了一个人一般!

而赵长生也在偷偷的打量着赵父口中三太爷。

老人身穿一件破旧青灰色衣衫,头发梳理的十分认真,没有一丝凌乱。可那一根根银丝一般的白发还是在黑发中清晰可见。微微下陷的眼窝里,一道道鱼尾纹跟脸上微微浮现的老人斑,悄悄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良久,三太爷才轻声道:“起来吧,莫要多礼。”又对着赵父道:“赵家的,带着长生去给先祖上柱香吧。”

赵长生赶紧把带来的贡品一一摆放到桌子上,赵父则上前点燃手中的香火,双手反扣捏着香火,跪倒在地,跪倒在地的赵父低头喃喃的说了一些不知道什么话语,拜了三拜站起身来,然后恭敬的把点燃的香火插进香炉中。

正在看着赵父像是参加前世某种宗教仪式样子的赵长生,被起身后的赵父打断长生道:“长生,过来给祖先上支香,求老祖宗保佑。”

听到父亲的话,赵长生学着赵父的样子上前上香对着神像拜了三拜,拜完准备起身时,突然看到从自己的头顶飘出一丝乳白色的丝线笔直的飘向了泥塑神像的眉心,正在乳白色丝线堙没在神像的眉心之时,赵长生的意识海中的《黄庭经》轻微的震颤了一下,那一丝乳白色的丝线有回流到了赵长生头顶之中,只是因为心神被这丝乳白色丝线的出现牵动着,所以没有关注到意识海中《黄庭经》的这番变化。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