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2 / 2)

往生记 我我鱼 3510 字 2个月前

光会喊口号是没有用的,没有那个金刚钻就不要揽瓷器活,咱底子本来就不厚,就不要玩那些花哨东西了,有这心思不如将基础打的扎实点。

“长久!你也是这方面的专家,在国外也见多识广,你也是说几句!”领导笑着对长久发话了,“别像个闷葫芦似的。”

“那我就说了啊!”长久清清嗓子,“小子才疏学浅,只想请教在座的前辈几个问题。”

现场马上安静了下来,刚才都在争吵的专家们好像无视长久的存在,其实心中还是相当的重视的,或多或少的抱着一点敌意,毕竟这小子在国内什么资历也没有,只不过在国外打出了点名气就被排在了他们前面。更何况,大领导特地点名要长久发言,更是激起了现场各位的敌忾之心。

“第一,我在国外也听说过五代机的消息,只是或许能力不够吧,我总是搞不明白这个所谓的五代机到底是什么东西,有什么用,还请各位为我解惑。”

长久提出了第一个问题,这个其实早有公论,五代机就是智能计算机,终极目标就是让计算机能够接近人的思维方式,其中的理论有不少,模型也有几种。

长久自然也知道,不过他知道这东西实在是水月镜花,所以从一开始就没有关注过。

不过在场的专家们可都是对五代机抱有很大的希望,立即开始洋洋洒洒的解释起五代机的起源、功能、用途等等的东西,同时心中对长久的评价立马低了一个层次。

长久算是听出来,可能穷追猛赶都达不到国外的技术,这些专家们都把宝押在了下一代计算机身上,他们现在计算机工业落后的原因都归结在了计算机的发展迟了,想在五代机上面找回场子。

“各位果然高见,曹某人十分佩服。”长久拍手笑道,问出了第二个问题,“我想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计算机,都干什么用了。”

众人一听,心中立马就有点不舒服了,长久这话问的太毒了,要知道当时中国的计算机实在是太少了,抛开微机不算,真正能用的不过几万部,可以说对国民生产力的发展微乎其微。

看着这些专家们哑口无言,领导也明白了长久什么意思了。

是啊,中国不缺计算机技术,可是这只是为了造计算机而研发,根本不是为了提高生产力。至于银河之类的大型机又都是用来特殊研究上了,工作领域非常的窄。

“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并不是什么落后啊、赶超啊,那都是虚的。”长久把茶杯放下,一反常态的慷慨激昂,“我以前小的时候看到杂志上报道外国人什么什么大型计算机开发成功,也曾经幻想只要中国人能把这东西造出来就是世界强国了,计算机技术也就一步到位了。”

“说实话,我们做到了,但是这有什么意义吗?我们的技术依然落后,而且越拉越远,根本看不到前面人的背影了。这是什么原因,我到了国外才知道,原来我们忽略了最根本的问题。”

“工业基础乃至国力的制约,老外所有的技术从出现到发展都是遵循着实用原则,市场有需求,工业上有需要,这才诞生技术。技术从开发出来就是为生产服务的,计算机同样如此,它的作用只是用来同传统行业结合来大幅度的提高生产率的,只是一个辅助,离开了传统工业,计算机能发挥的功能万不及一。”

“而五代机,说实话,我在国外根本没有发现有哪家公司在开发相关的技术,叫嚣的最凶的也就是日本人,成果也是寥寥,这里面有着不可逾越的障碍。曹某人在此不妨说个大话,集成电路的制程没有发展到单片十亿晶体管的规模,五代机是不可能出现的!”

“当前在市场上有点影响力的计算机企业无不在绞尽脑汁的提高现有的技术,计算机行业是个朝阳行业,占领市场主导地位抢占标准才是我们应该重点发展的,跟在别人屁股后头是没有任何希望的。”

“这就涉及到工业基础的问题了,技术开发最终目的不过就是让国家富强,我们连这个最基础的东西都没有做到还谈什么开发先进技术?所以我以为,当务之急是将计算机应用到社会各处去,提高我们的工业能力才是正道。”

长久说了这么大一串也有点口干舌燥,精神却是极度的兴奋,领导席上则是一阵私语,看不出是认同还是反对。

不过专家们立马提出了异议:“照你这么说,那我们的高性能计算机没有用喽,就不用发展了?”

“高性能计算机又不是只有一个做法,你们只不过拘泥于五代机而已。”长久轻松的反驳,“五代机虚无缥缈,就连技术最强的美国人也不敢轻言成功,有很大的风险。高性能计算机倒是非常简单,哪怕只用大量最基本的微处理器都可以搭建出一部不逊色于向量机的高性能计算机。”

场下一片哗然,毕竟都是干这一行的,长久这话说的大了,专家们纷纷嘲笑长久胡言乱语。一部超级计算机涉及到的东西方方面面,哪能说成功就成功,更不用谈长久居然说只用微处理器搭积木似的搞了,这可不是一加一等于二的概念。

长久微笑着看着这些专家们躁动,混不在意。他说这话可是有十足的把握的,因为就在前不久,长久香港晶体管实验室已经成功的使用128颗特制的k32-pro处理器搭建出了一部高性能试验机,运算能力达到了空前的300mips(每秒处理三亿条指令)。

这些处理器都是经过改进的,增加了一项非常奇怪的特性,那就是高扩展特性。新处理器支持两种高性能模式,开放模式与封闭模式。

开放模式可以不需要外部元件就可以互联,最高支持128颗处理器连接在一起;而封闭模式则需要专用的连接部件,不过却可以支持高达上千颗的处理器在同一个系统工作。

这也是长久借鉴了sparc的构造提出的一项改进,需要付出的代价很小,但是却得到了高度的扩展性,为了多处理器的并行运行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平台,这样就不需要专门设计一种工作站系统来支持了。

长久打开了箱子,拿出了一份数据资料,递给在座的专家们传阅。

资料上面记录的都是这部试验机的性能及一些数据,看的那些专家们冷气只抽,做声不得。

长久还解释道:“这只是一部样机,实际还可以达到更高的性能,只要将单部机器的处理器数目降到64颗,然后通过组建成机群系统,通过专用的高速开关互联,多部机器的性能足以击败目前世界上任何的超级计算机。在座的都是前辈,想来不会不理解这东西。”

专家们你望望我,我望望你,都知道长久说的是实话,心中不约而同的有了一种怪异的感觉,失落落的,好像所做的所有工作都完全没有了意义。

领导们对这场龙争虎斗非常满意,那份数据他们也看了,虽说不太懂,但是看专家们的表情也知道这是个不得了的东西,因此对长久的信心更是大增。

接下来几乎是长久的表演时间,虽然专家们依然有一些问题但是已经同意气相争无关了,更多的是一种探讨交流。

气氛一下子都变的和谐了起来,长久也就畅所欲言,将心中对未来的构想全部说了出来。

“年轻人那!”

领导叹了一口气对长久说道:“一身本事,一腔热血,这是好事。但万不可操之过急,你还需要多多的磨练啊,好好干。”

这句话说的长久一愣,知道会议结束也没咂摸出这是什么意思,只好去问余所。

余所只是摇头苦笑:“都告诉你了,不要锋芒毕露,你还是不听,唉!”

长久丈二和尚摸不着脑袋,问道:“会上挺好啊,似乎也没什么冲突,难道我又做错了?”

“算了,说也说不清楚。”余所挥手,“等消息吧,估计很快就会吹风了,你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行了。”

“莫名其妙!”

长久看着余所的背影咕哝了一句,他反正搞不懂这些东西。

反正自己爽了,该尽到的义务也尽完了,至于历史会不会变向那只能听天由命了。

长久依然在极力的整合着各方面的技术力量,准备开始进行他的逆天攻关。没有三两三,哪敢上梁山,现在手里各方面的人才并不缺乏,长久不管上面会不会按照他的意思来,反正自己已经动手开干。

他的天下研究室,与其说是一个研究机构还不如说是一个工厂,各式各样的设备齐全,几乎能做出任何东西来。

其实长久就是这样想的,目前中国还脱离不了手工劳动的范畴,根本没有达到现代化生产的行列。他迫不及待的想要将计算机技术融入到各行各业当中,因此自动化研究实在必行。

长久联系了国内几家自动化研究所,签订了几个大合同,不遗余力的整合技术,共同发布自动化标准,建立了一个通用自动化平台,任何人只要使用了这个平台,就可以非常之容易的建立一条自己的流程。

至于与半导体相关的生产制造设备,这个就比较的难了,哪怕从国外购买先进设备,那交货周期也是长达14个月,买到了黄花菜都凉了。

因此只能着手国内自己的力量了,长久一方面联系了国内这方面的研究机构,取经学习,另一方面还利用手里的资源,大开方便之门,让有志于此的研究人员们到香港参观学习,实在的参与到虞博士的集成电路改进项目中去。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要说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是有的,只是限于工业基础,做出来的东西达不到要求而已,只能一步步来了。

这方面长久花费的心力是最大的,涉及到整个社会的基础薄弱,实在是没有速成的办法。至于其它想得到的计算机方面的应用,长久反而根本不用费什么力气,简直是水到渠成。

那时候中国根本想不到的应用,长久都是简单的一两句话就能开始一个项目,都是买的现成的,钱也花不了多少,十万美元足矣。

那些大学、研究所、工厂花费了大量精力研发出来的各种技术在长久看来都是十分的有意义,只差一步之遥就能进入实用阶段,却在开了成果鉴定会之后束之高阁,十分之可惜。

其实在那个时候,中国已经站在了工业化国家的门槛前,所有的成果都是自然而然的形成,只需要轻轻的一个推力就可以完成质的转变。

只是这个质变自始自终都没有完成,临门一脚啊。

~~~~~~~~

网站登陆不上,残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