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看他们地衣着。 不用看他们的容貌。 单只是那双身影,就透出无法用言语形容的美好和谐。
女子烹茶。 男子抚琴。
男子膝上横琴,端然静坐,左手轻捻,右手慢挑,其声冷冷,其韵清清。 琴为良木,人为解音,正曲奏出,琴声之苍郁厚重,如万壑松涛阵阵起伏,琴声之入神,堪移人情。
吴庭之和夏紫霜听了这样的琴曲,仿佛立刻洗去满身浮华,尘世远去,心静水止。 他们不由得赞叹,天籁之音不过如此了。
女子面前的茶桌上摆好了刚刚煮成的清茶,器具精良,人美如玉素面朝天不染铅华,周遭香气却若有若无,需和着琴曲细细品味。
吴庭之和夏紫霜不敢扰了大师兄弹琴的雅兴,悄然入座,安静品茶。
等得一曲终了,吴庭之终于憋不住第一个开口,打趣道:“大师兄,你这个婢女烹茶的手艺怎么也不见长进?看着色泽不错,入口却淡而无味,远不如小师妹给我泡地茶好喝。 ”
夏紫霜白了二师兄一眼,挤兑道:“二师兄你这种粗人也就只能喝粗茶。 我随便从树上摘两片叶子哄你说是好茶,你就赞不绝口。 你也不学学大师兄的斯文,弹琴画画陶冶情操。 ”
吴庭之从小被大师兄捉弄,被小师妹言语上揶揄,一直想着翻身,于是硬着头皮不认账,找歪理道:“我是不会附庸风雅,可我也不学大师兄那样拐了别人的老婆藏起来。 ”
他这句话一出口,烹茶的女子顿时脸色一红,忙不迭解释道:“吴公子,夏姑娘,这事情不能怪阿淳,是我央求别人成全,死皮赖脸来西南找他,求他收留我的。 ”
萧熙淳将琴放到一边,挪去那女子身侧,揽着她娇弱的身躯,宠溺道:“小苏,若我心里没有你,怎会让你留下?当时你一个人来西南找我,我又惊又喜。 你说已经舍弃原本地身份,甘心做我的侍女只为陪在我身边,我高兴极了,以为是做梦,生怕梦醒了,你就不见了。 ”
苏明贞坠下山崖的噩耗传来的时候,他不是不难过不伤心,而是不敢在赵思瑢面前表现出他对她的牵挂。 暗地里,他数日未眠心焦气躁,请求师弟和师妹务必全力协助赵思瑢寻找苏明贞的下落。
他以为赵思瑢放弃了事业陪她返回幽州养伤,她会彻底忘了他。 她早就拒绝了他,而且从没说过要记住他。 他甚至做好了这辈子再也看不到她的打算。 他不敢打扰她,听闻她失了记忆,他索性忍住牵挂装作先忘却她,不再给她和赵思瑢添烦恼。
然而,明明她不在身边,每晚他都会梦到她。 思念如酒,藏得越久越浓烈。
他怎么可能忘了她?
直到忽然有一天,她真真切切出现在他面前,对着他说出那样的话,恳求他收留,他还以为是自己想她入了魔发了疯。
白日做梦亦能成真,上天待他实在不薄,接下来能与她一起的日子,他要加倍珍惜。
转年,原本的端王现如今地太子萧熙溢逼宫成功,继承皇位,奉父皇为太上皇,彻底掌控大周一切实权。
新皇登基,大赦天下,早年间因谋逆被诛连贬为官奴地齐王嫡长子萧熙淳恢复爵位,又因其协助新皇有功,获封摄政王,拥有面君不跪的特权,俨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位高权重一步登天。
没有让群臣质疑多久,这位官奴出身年轻文弱地摄政王就证明了他的能力和才干。 先是稳定西南,提出多项利国利民的革新良策,让大周境内百姓安居乐业过上了富足生活。 接着他领兵征战北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施巧计让己方损失最小的情况下将靺鞨人彻底打垮。
十年内,大周版图不断向外扩张,有时是不战就屈人之兵,周遭小国贪慕大周强盛,纷纷乞降依附。
四海升平,朝野上下无不钦佩新皇的魄力和摄政王的卓越功绩。
唯一让大家不满的是,出尘不凡容貌和才华无人能及的摄政王终生不曾婚娶,也没有留下子嗣。
不明真相的人猜测,或许是新皇忌惮摄政王,故意不让其成婚生子,以保正统皇位传承。
事实上少有人了解曾经那段颇具传奇色彩的隐情。
后世只见野史记载:摄政王生前一直有一名美貌的婢女服侍,出入征战无论去哪里时刻带在身边。 那女子不仅照料摄政王的生活起居,还精通天文地理治国方略,是摄政王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 只因那女子来历复杂体弱不育,无法名正言顺婚配摄政王,两人却是恩爱情深,摄政王非她不娶。 他们不计较凡尘俗世的名份束缚,相依相伴,白首不离。
(全文完)
【后记】
这篇文从2009年5月开始动笔,6月参加PK,6月19日第一次大修,一路坎坎坷坷走过来,终于告一段落。 我充分体会到写文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也感受到热心读者们的支持,获得了不少指点和帮助。 可以说因为读者没有放弃,所以我才能坚持下来。
这个故事其实没有真的结束,我想以后有时间有灵感的时候,会接着写苏明贞陪在萧熙淳身边那十年发生的事情,写他们两人的感情和传奇。 当然也许会另外起书名,因为毕竟人物描写的重点和立意有了变化。
不知道现在这样的结局,或者说情感归宿安排,是否能让大家接受。 我承认这本书的创作中存在很多缺憾,但我首先追求的是在我看来的平实合理。 也许不够狗血,不够煽情,可我很认真给大家讲这个故事。
感谢看到这里的读者们,感谢大家的照顾。 如果想看番外,请在讨论区留言,或者在书页读者调查问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