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军事顾问的资料(2 / 2)

接替他的是蒋最喜欢、最钦佩、在华待遇最高的、来华地位最高的德国顾问-前德国国防军总司令,汉斯-冯-塞克特将军。德方评价说,在他来华期间,德国顾问对中国统治集团和蒋本人的影响达到了异乎寻常、令人惊奇的地步。

塞克特在华期间,不仅担任总顾问,还被委以前所未有的职务:“委员长委托人”-即蒋的代理人。他以此身份出面,可以代表蒋与国民党政府各机关首脑 谈话,地位仅次于蒋。军政部长、陆军训练总监等高级官员,也须亲自到蒋的官邸向他请教。而且规定每周二、五上午,10时-12时,还需事前登记,过时不 候。

塞克特不是浪得虚名。在德军中,人们把他和传奇人物毛奇、史里芬并举。认为毛奇从最基本点铸造了德国现代战争的模型,并奠定了指挥原则。史里芬展 望并设计了宏伟的计划,给德国带来了无比的光荣。而塞克特则在一战的灰烬中,呕心沥血重建了德国陆军。建立起了森严的小型军事武装,其中每一分子和细胞的 安排极近完善与充实,一旦时机适当即可无限制地扩充。他把每个士兵训练成可领导和指挥作战的骨干,每个军官培养成未来的统帅。在濒临灭亡中保存了火种,故 被誉为“国防军之父”、“国防军的杰出缔造者”。

1936年,德国派华军事顾问团团长赛克特将军在柏林病逝,南京国民政府为其举行的追悼会灵堂一景。

他给蒋的帮助主要不是在军事指挥上,而在德国的军国主义的建军方针和思想。他明确地提出所谓的“中国建军的三项中心思想 ”:一、军队为统治权之基础。二、军队之威力,在于素质之优良。三、军队之作战潜能,基于军官团教育之培养。他专门使蒋认识军事强权在国家政治中的巨大作 用。他提倡“坚强的、一心一德的领导”,声称只有这种一元化的领导才能够“对涉及经济、财政,首先是民众教育与宣传等每一项国家措施加以通盘考虑。”这使 崇尚铁腕和独裁的蒋有了顿开茅塞的感觉。

在整军建军方面,他提出以有限的物力财力,尽快建立一支小型核心武力-模范军。先编成6—8个师,然后扩展到18个师(大约30万人)。此外在帮助中国发展军火工业,开展军事技术研究,设计未来抗日整体战略,引进科学技术人才方面作出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无奈繁重的事务使他精力不支,卧病在榻。1935年,蒋只能依依不舍地送别他回德修养。临行时,他以“最诚恳的心情”推荐他的得力助手法肯豪森为继任者。

亚力山大?冯?法肯豪森(Alexander-von-Falkenhausen)

亚力山大?冯?法肯豪森将军

法肯豪森对抗日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拟订了抗日的战略总蓝图。这位较正直的军人,对中国的军事训练,改革及部队装备、海空军、防空设施等方面投入了满腔心血,尽心尽责地做了大量工作。

1935年7月,他拟就的“关于应付时局对策之建议书”对二年后爆发的抗战的大致走向,有相当准确的判断,并起了相当大的指导作用。

在建议书中写道:

“目前威胁中国最严重而最迫切者,当然日本。日本对中国之情,知之极悉。其利害适与中国相反,故必用尽各种方法破坏中国内部之团结与图强,至少设 法迟延其实现。”“设想则政府有坚忍意志,断无不抵抗而即承认敌方要求,沉默接受。鄙意民气即是造成抵抗意志,故不容轻视。苟领袖无此种意志,则人民亦不 肯出而抵抗。抵抗意志必须有实力之兵力,方有固定之基础,目前中国陆军,故不能担任新式战争,但未若不可用持久抗敌,迫使其增加兵力,一切重要莫过于成立 虽小而极端新式之国防军。”

“一旦军事上发生冲突,华北即直受威胁,若不战而放弃河北,则陇海路及其重大城市,即陷于罪前战区,对黄河防线,不难由山东方面,取席卷之势。对 海正面有重大意义者,首推长江。敌苟能控制中国最重要之中心点,直至武汉一带,则中国之防力已失一最重要之根据,于是至内地,中国截分为二。 ”

“目前国军主力,俱集中于南部、西部,宜速抽调可以节省之兵力,分驻各区,使能应作战之用。凡作战所用部队,宜集中于徐州-郑州-武汉-南昌-南 京区间。北方则掩护陇海路及沿路有关生存之设备,故最初抵抗区务必向北推进,是以沧县、保定之线宜绝对防御,…….最后战线为黄河,宜作有计划之人工泛 滥,增厚其防御力。东部有两事极关重要:一个封锁长江,一为警卫首都,两者有密切之联带关系。次之为武汉、南昌,可做支撑点,宜用全力固守,以维持通广州 之联络。终之四川,为最后防地。 ”

他主持了长江江阴要塞的布防,凇沪线、吴福线、澄阴线的构筑。在中德军工间的合作也起了积极的作用,尽量使买卖双方互惠互利,各持所需。“极力介 绍于中国最有利益而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物品及列定公平的价格,而不顾虑到原产地的情形和商号。”以致于有些德国公司气恼地骂他“是不是德国人? ”

抗战爆发后,德国顾问的身影始终在最前线出现。华北、凇沪、徐州等等。德式样板师、德式装备在抗战初期,对支撑大局功不可没。

二战开始后,由于日德的特殊关系,1938年,德政府严令顾问团回国。甚至以不归国以叛国,取消国籍没收财产为胁。7月8日,法肯豪森等顾问在广州挥泪登船。

利剑终于归鞘。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