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姚续降魏(1 / 2)

伐魏 拙言9527 1546 字 26天前

姚绪与姚硕德都是后秦建立者姚苌的同母兄弟,一生四处征战,军功赫赫,故而备受器重!

后姚苌死,姚兴即位后,一直致力于剥夺这两位叔叔的权力。

姚兴的手法很高明,他先是封姚绪为晋王,主东;封姚硕德为陇西王,主西。

之后,就开始不断掺沙子。

姚兴特别“关照”姚续,原因无他,姚续虽沙场征战显赫,但却是以“仁德”闻名朝野!

所以只要是姚续领兵出击,他一定会在其部队中安插弟弟或亲信作为节制。

姚兴接待姚绪一直是行家人之礼!按说可以用君臣之礼,姚兴为上位,而如果家人之礼,则姚绪是姚兴的叔父,姚绪为上位。

姚续是聪明人,岂能不知。

当时坐拥武曲,手下就曾劝其为了自保。尤其在姚苌死之后,劝姚续取姚兴而代之,谋求出路。而姚续的回应是:“吾死而已,终不若斯”。这八字比之,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更为荡气回肠。

但现在,姚续有点后悔了。

早已过知天命年纪的姚续,本该在家颐养千年。但本次因为涉及秦国存亡,姚续接受了姚兴的任命,出面担任大将军。

姚兴依然“毫无意外”的派了弟弟姚崇、姚显担任左右将军。实际上姚续还是被架空的,最终的战争自主权,还是在两个左右将军手上。

姚兴的“掺沙子”手法,黄征提前与慕容桧做了沟通,并让慕容桧安排锦衣卫,保持接触,随时“策反”姚续。

现在秦国的“伐魏”战争情事急转,被魏国,与乱中取利的晋国从国土中间割裂,在进退两难的境地下,两个侄子慌了神,纷纷求叔叔姚续拿主意。

姚续明知这两个侄子是来监视自己的,但是这两个侄子确实是羌族姚家非常优秀的两个后代,不能都折在这里。闻罢他们的询问,姚续只是无力的说了三个字:投降吧!

令人惊奇的是,两个侄子没有发出一点质疑。

叔侄三人坐在一起,感慨万千。

此时的秦国,说是“内忧外患”也不为过!

现在朝内,太子姚泓与姚弼的斗争已到了明面上。

在姚兴的诸子中,皇长子姚泓并不受宠。这主要因为姚泓性格宽和、才能平庸,且又体弱多病。早在弘始四年(402年)立太子时,姚兴对他就颇为犹豫。姚兴喜爱皇子姚弼,认为他是比较理想的继承人,因此平素格外宠信。野心很大的姚弼逐渐滋生夺嫡的欲望。

姚弼原以雍州刺史之职,镇守安定,经过买通姚兴的左右,于弘始十三年(411年)调入中央,任尚书令、侍中等职。姚弼在取得相权后,努力结纳党羽,积极制造舆论,企图击败皇太子。但大多数朝臣对他比较反感。

为了使别人不敢反对他,姚弼决定“杀鸡儆猴”,他先是给倾向于姚泓的大臣姚文宗罗织了许多罪名,激怒父亲将姚文宗杀死。接着,他又苦心积虑地在姚兴身边安插亲信,广树爪牙,逐渐控制一些中枢机要部门,继续陷害倾向姚泓的官员。

不知道姚兴是老糊涂了还是怎么,他竟然对姚弼的活动,采取纵容的态度。有人提醒姚兴注意事态发展的危险后果,他假装糊涂,不予理睬。

现在朝中诸人,都在紧急站队呢。

“那,投降谁呢?”姚崇在沉默了许久后,试探性的问道。

姚续闭目不言!

姚显与姚崇对视一眼,叹了口气:“叔父,其实我们已经商量好了。退回长安?是万万不可能的,肯定突破不了洛阳与襄城防线。我们与其迟早被杀光,不如早做打算,也能让那些无辜士兵免受屠戮!我们现在犹豫的,是投降来初真?奚斤?杜超?还是黄征?”

“这个涉及到投降后,在魏国内部的站队问题。”姚崇补充道。

姚续很是欣慰:“你们兄弟二人果然是我们家族的优秀人才,考虑得都对!既然你们问我这个叔父,我的意见是:投降就投未来!”

姚崇眼睛一亮:“叔父的意思,投黄征?他这个北汉王,确实与其他的郡王不同。他的北汉王是自己打下来的,魏国朝廷都不能插手。本次又奇夺洛阳,打仗能力、政治手腕都很强。而且我们都知道,他与拓跋嗣的关系很微妙。我决定了,向黄征投降!”

姚显道:“那我就假装与杜超打一仗,向他投降。”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