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南京国子监(中)(1 / 2)

明变 余寿 1585 字 24天前

从牌楼进来之后,便是一条宽敞的道路,道路用方砖铺就而成,两侧则是遍植槐树。

这是成贤街,南京国子监内最重要的一条道路。

靠近牌楼边上,更是有两株起码需要五六人合抱才能围起来的老槐树,左右对植,遮掩出一大片树荫。

槐树,一直以来,在国人的心中地位就极为重要。

历朝历代,槐树,都被视为公卿大夫之树,自古就有面三槐,三公位焉的说法。

人们也常以登槐鼎之任来暗指登上三公之位。

因此自从西汉设置太学之后,每朝都会在国子监或太学边上广植槐树,就是取其美好寓意。

同时早在汉晋时期,国子监就曾有槐市的称呼。

每逢初一十五,那些监生们便会自发组织出一个集市,互通有无。

因此槐市众生的称呼也被用来代指监生!

此刻,正值南京的盛夏,也是槐树开花的时节,淡淡的幽香飘入到朱载壡的鼻尖。

微风吹拂之下,更有些许落花飘下,这一眼望去,在那斑驳的光影之下,街道之上,点点槐花点缀在道路之上,好不惬意。

此番情景令人不由得心神放松。

那一刻,夏日的酷热在树荫和花香的双重作用下,仿佛烟消云散了一般,自己的周身就仿佛洗了个冷水澡一般舒爽。

“春峨峨,夏幽幽——”

朱载壡放缓了脚步,将目光投向了牌楼边上的老槐树,“古木深林,悠悠古韵,单看这点,便知道是个读书的好地方。”

“这树——”

朱载壡伸手遥遥一指不远处的那棵树,“孤看啊,没个几百年下不来啊。”

“殿下明鉴啊!”

李本轻抚着长须,此刻的他已经没了之前的狼狈,单看这一点,这人的学问功夫也算是做到家了,“老臣入读国子监的时候,那两棵槐树就已经这么大了。”

“依着老臣看啊,这起码在三四百年了,当真是大树不知年已逝,莫向寒松询岁月。”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这李本说到最后,更是一时兴起,即兴念起了诗词来。

“恩——”

朱载壡眼睛轻眨,他对于诗词吟诵其实是有些反感的,虽说可以寄情,但是很明显,明朝,尤其是晚明的那些个文人已经把经念歪了。

于是当即打断了李本的话,“好了,跟孤说说吧。”

朱载壡向前走去,厚实的靴子踩在方砖之上,发出阵阵声响,他一边走着,一边看似漫不经意地问道,“现如今,这监生们都学些什么呀。”

“回殿下的话。”

李本一个拱手恭声回道,“南京国子监的学程,之前一直没怎么变过,主要是先贤的经书,四书五经是必读的,而像是修道,诚心等堂,则是要兼习《性理大全》,学有余力的,才再学太祖皇帝御制的《大诰》又或是《说苑》。”

“呃??”朱载壡越听越觉得不对劲,他刚想要提问。

李本的话又继续冒出,他看了朱载壡一眼,而后补了一句,“不过,现在因为殿下下过谕令,因此我们国子监现在还在讲授算学,之前只是选学,但是如今,按着殿下的令,国子监六堂内皆有开授。”

听到这话,朱载壡的眉头终于放松了不少,看来高拱的执行力度还是很强的,不过若是真的推广了,那么李本作为祭酒,倒也算是有功的。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当然,前提是李本说的话是真的。

朱载壡可不会被李本这一席话所打动,他需要实践,实践才能出真知。

想到这,朱载壡直接转了个方向,随意挑了个围在两侧树下的监生。

一旁的神枢营士卒,当即领命,将朱载壡随意挑选的监生带来。

“不要紧张——”

朱载壡见到那来到自己面前的监生,双腿有些发抖,脸色更是潮红一片,当即缓和了语气,露出和善的脸色,“孤叫你来呢,只是问几个问题,孤问你答,可以吗?”

“呃…好…殿…”那监生颇有手足无措之感,一边说话,一边想要补上刚刚没行的礼。

不过这一举动却被朱载壡一把拦住,他轻笑一声,“好了,不用行礼的,安心,不要紧张。”

“是…是…”

“你…是率性堂的?”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是,是的。”

“恩,那…”

朱载壡扭头看了眼跟在身边的李本,而后又将目光重新放回在那个监生身上,“算学最近有在学吗?”

“学,在学的。”

“噢——”

朱载壡长噢了一声,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只是继续发问道,“那好,孤问你个简单的问题。”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