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四章 排在第一的从龙之功(2 / 2)

最才子 华西里 1355 字 21天前

吴节: 圣人有云:孝 论行不论心

论行不论心 嘉靖眉毛跳了跳

吴节耐心道: 汉朝时以孝治国 中央选拔人才的时候优先选用孝子 如此一来 就有不少故意做出许多出格的行为 什么卧冰取鱼 什么埋儿奉母 什么卖身葬父林林总总 将孝道一事弄得凄厉惨烈 也不近人情 以我们今天的目光来看 简直就是不可理喻 甚至有哗众取宠的嫌疑 那些人之所以这么做 还不是想以此为进身之阶 以便举孝廉好去做官 起动机自然令人不齿 可即便如此 后人依旧要以此为楷模 不为别的 实在是孝之一字 乃是人伦纲常的基础

他吸了一口气 接着说道: 我们也不能因为有人在行孝的时候别有动机就彻底否定这一行为 这就是所谓的论行不论心 人无完人 若凡事都要问心 这世界上也没有什么好人了

况且 裕王今日的所作所为 对朝廷对天下百姓都是一件大好事 又为什么要问他为什么这么做呢 凡事只问对错 不问目的 做对了就是做对了

嘉靖听了吴节这一大段话 眉宇舒展开了 良久 面上的潮红消退 这才叹息一声 喃喃道: 人不完人 论行不论心 吴卿 伱确实是将圣人之言读进去了 并吃透了啊 其实 有的时候朕还真的犯了论心不论行的错

裕王至孝 朕是知道的 往日间 对他也是严厉了些 嘉靖一边叹息一边摇头 神色却萧瑟起来: 朕是对朝中的臣工们不放心啊 我大明朝这么多官员 能够留给后人的又有几个 尤其是有些人 现在就在裕王、景王身上打主意 这样的人 朕不能不防 听伱刚才这席话 朕突然想到 是不是思虑和怀疑太多 人非圣贤 怎能没有私心杂念 有的人想着荣华富贵 要从龙 也可以理解 不必太苛刻 儿孙自有儿孙福 朕也管不了那么多

他走到吴节面前 将倒在地上的滴漏满满扶起来: 朕听了伱的话 突然明白 其实裕王却是个有才干、有担当之人 大明朝将来有这样的君主 也是伱们做臣子的福分 只不过 往日间朕对他太严厉 压制了他的才干 朕现在也是该放手的时候了 既如此 也不要给后人留太大的烂摊子 朝天和玄都两观也不要修了 朕老了 也累了 等过完年 就让裕王接了位 朕一心玄修 伱说 这朝中的大臣谁可以辅佐裕王

听到这话 不但吴节心中震撼 连屋子中跪着的几个太监也是面色大变

看样子 嘉靖是下定决心要送裕王上位了

确实 今天裕王的表现实在太出色了 无论手段、气度还是品性 都符合一个君主应该有的素质 这一比 却已经将景王彻底的比了下去

吴节知道已经说服了嘉靖 心中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道: 军国大事 自有陛下乾纲独断 臣不敢答

嘉靖哈哈笑起来 神情显得轻松: 不答就不答 伱这人滑头得紧 罢了 伱也是朕留给子孙使的 就让裕王将来为伱头疼吧 今天百官上疏一事朕可以不问 但海瑞一案却必须审结 伱会同监察御史赵贞吉去问问海瑞的话

是 陛下

嘉靖指了指御案: 吴节 拟旨吧

吴节快步走到御案前 提起笔

嘉靖微一思索 朗声道: 朕御极四十有四年矣 敬天修身 卧不过一榻 食不过五味 服不逾八套 紫禁城广厦千间避而不居 思天下尚有无立锥之民也 故迁居西苑 唯求一修身之所 以避风雨而已 奈何建一朝天观一玄都观竟遭天下诟病 百官上疏 且以野有饿殍宫有欠俸迁怒于朕 朕之德薄一至于斯乎 朕将两京十三行省百兆臣民托诸内阁及各部有司 尔等却举止无措踟躇误国 万方有罪 罪在朕躬一人而已 ,   百官诟朕 朕其病也 民有饿殍 朕其忧也 着尔严嵩、徐阶等人会同裕王筹一良策 安我大明 救我百姓 天下一日不安 百姓一日不宁 朕一日不建新宫 钦此

万岁爷 万岁爷啊

这已经是一到罪己诏了 屋中众人如何不识得

顿时 那群太监都猛力地磕着响头 大声哭号起来

但吴节却从中听到许多有用的信息 这道诏书第一层意思是停建西苑的两处宫观 不再向户部伸手要钱

第二层意思则是 亏空了官员的俸禄让裕王和内阁一同想办法填上 这算是正式给了裕王插手具体政务 作为明朝实际的决策人的身份

在这以前 裕王虽然是嘉靖默认的储君 可一直没有名分不说 也不能过问朝中之事 如今 他算是熬出头来了

而这一切 都是吴节所谓

心中 吴节突然大为得意起来 将来裕王若接位 若说起从龙之功 自己当排第一位 (未完待续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 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 您的支持 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