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左又道:“另有一事,民间流传一句童谣:春来柳树黄,三月桃李芳。”
刘谕听了突然哈哈大笑,道:“龙无首,蛇无头,弄这些小伎俩有什么用处?”
石左应了一声是,便又重新站在刘谕背后。
“柳”即“刘”也,柳树黄,便说的刘家江山即将到头。而“桃李”自然指的是“李彦”,“芳”自然是昌盛之意。犹如每个改朝换代的故事一样,刘谕相信,这定然是拥戴李彦的一些文人骚客弄出来的把戏,蛊惑人心,引导民意,招式虽老,却管用得紧。
但李彦却在这个时候突然自残了,这就是为什么刘谕大笑的缘故。万事俱备,东风突然无望,这是怎样一种打击?
石左自然明白,是以没有问,心中也是感慨,却不悲伤。一个盟友失去了,还有下一个,机会迟早会来的。这也是他不愿亲自动手的缘故,他石左只有一个,失败了,便归于尘土
............................................
两国军队,两路骑兵突袭京城,又有大军紧随其后。
夏州与江州苦战两日,也都相继失守。
门户即开,随后的一些城池更是不堪一击。
两国的大军便如潮水一般,涌入大明,烧杀抢掠,无孔不入,无所不为。大明百姓哀朝廷之懦弱无能,又愤两国大军之残暴,渐渐拿起武器反抗。
终究不过乌合之众,能有多少战斗力?
大明的州县,便如一个个的多米若骨牌,依次倒下,都指望着京城能够最后挺住。
也是眼看着一万的骑兵突降京城,所有人才真正意识到,大明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还好,杜孝卫提前安排,这才不至于不堪一击。
然而一万精锐的凶猛的第一波攻击依旧让大明的御林军损失惨重。
恭顺帝坐在龙椅上,听着的尽是一个个不好的消息。站在下面的百官个个面如土色,连议论的力气都没有了,更别说上前那个主意。
恭顺帝双眼看着外面澄蓝的天空,心中充满绝望。
“来人,传旨下去,自今日始,朕要戒斋两日,后日准备祭天,祈求上苍垂怜!王气所在,必然所向无敌。”
下面的人听言,都惊得呆了。想要上前阻止,但又没有对当前形势行之有效的对策,上前也是找骂。但是同意,又是一个天大的笑话,谁都知道上天不可能会给他们带来任何的帮助。
一个个呆若木鸡地站着,眼睁睁地看着恭顺帝的离开,心里憋着一股气,不知道该吐向哪里。
此时的宁王正在城墙之上,与御林军一起浴血奋战。他并不是想因此而激励士气,而是在拼命地保护自己。一旦城破,官员们或许可以因才保全,因节留史,但他和恭顺帝只有死路一条。
御林军跟随杜孝卫,自然不看好宁王,但见他的行为并不做作,也不禁暗暗点头。儿子虽然脓包,但老子还是有些血性。
宁王劳累之时,却不知自己的脓包儿子又大出昏招,接下来必然又是一番焦头烂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