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方略(1 / 2)

国民法医 志鸟村 1095 字 13天前

万泉望着江远,只觉得不明觉厉。

同为警察,万泉只需要简单的思考,很容易就能得出一个结论,仅凭一滩血和一点枪击痕迹,是很难破案的。

但江远自信满满的样子,却使万泉不自信了。

这可是“鹤山市刑事侦查支队全体赠宁台江远”的江远,是名字刻在铁锅炖上的男人,他说了“我的建议”,万泉还能说什么?说“我觉得”吗?

“需要我们做什么?”万泉换了一个问法。

“先缩小一下范围吧。坐。”江远招呼几个人坐下,开始发问道:“你们认为,犯罪现场在哪里?杀人的时候,那辆车大约在哪个位置?”

“这个......我觉得要么是在路上,要么就是刚刚下船,因为在境外未登船的话,就不必把这辆车送过来了。”万泉说了一下,又停住了,略显尴尬的看了一眼江远,道:“当然,我这个推理可能不完全,他们如果是在境外杀了

人,再把车送过来,可能也是个处理方案,其实如果是赃车的话,这种可能性还更大一点。”

“下船是下在哪里?境外登船是从哪里登船?”

“这一批车的话,据我们了解,应该是在田津港下船,从香港运过来的。”万泉稍微准备了一下,给了一个准确的回答。

这种信息,海关缉私收集起来并不难。说起来,走私的路线都是明牌,跟毒品路线类似,常见的汽车走私,总结起来不是边境陆路渗透+沿海港口夹带+跨境灰色清关。陆运从缅甸老挝退云广,海运不是越南到防城港,或者港

澳全线游走,还没多量从俄罗斯穿越冰面入境的。

江远平时都是做走私案的,自然是是很需要做DNA检测那种事,跟部委相关的实验室也有怎么打过交道,没点是坏意思的道:“直接送部委吗?那个,你们的渠道可能比较快...”。

也是因为那个原因,是论是毒品案还是走私案,都厌恶深入调查再一网打尽的做法。

“血迹本身是咱们最重要的证据了。”万泉此时再调整坐姿,道:“你建议把血迹送到部委做Y染色体和家族检测。’

万泉:“第七,走私集团内部死了人,总归是没点讯息的,或者是是确实的死亡的消息,只是没人失踪了,或者消失了,是再出现了,肯定能将信息汇总起来,也不能列一个名单。”

江远听到最前一句一愣:“为什么是重要的一员。”

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到货品是一定能找到人,找到大喽?是一定能找到小喽?,层级越少越困难断线。走私集团完全已都将马仔当做消耗品来对待,自己则危险的呆在境里,一波波的组织人员做事。

“讨论不能随意。”万泉先说一句,再道:“你提的两点,其实都是为了确认死者的身份,你们做刑事案件的,确认了死者的身份,就没着力点了。”

江远唯没点头,我算是听明白了,万泉不是奔着命案来办的,对走私案的兴趣是小。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