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回中2(2 / 2)

祸起萧墙 周中 1868 字 21天前

一个高个老头说:“人老几辈子缺水,人们都说宁给一个馍,不给一碗水。我们如今还吃着窖水。”

微胖的老头说:“枣原十年九旱,位置偏僻,县上很少有人来,贫穷落后没钱花,没水吃就叫干井嘛。年轻人都出去了,男的做上门女婿,女孩都嫁到外地去了。村子年没娶过新媳妇。”

司马东问:“你们的生活过得怎么样?”

佝偻着腰身的老头说:“庄稼人能吃饱饭就是好日子了,比过去好多了,不饿肚子了。”

小郝问:“你们为什么不搞些家庭副业?”

佝偻老头轻蔑地笑着说:“这里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又贫困,政府知道我们穷,每年都有扶贫款,也够零花了。我们何必出去打工,劳苦做务的收成又出售不利索,慢慢地也就没人做了。”

高老头自嘲道:“冬天靠墙晒太阳,夏季大树乘阴凉;陕西河南都敢骗,最好能住厦子房。”还没等司马东他们搭话,一个老头自嘲地笑道:“我们村是穷人住地窑,稍富住崖窑,富人住厦房。背风向阳,冬暖夏凉,咥着粘面,喜气洋洋。”

众老头一阵哈哈哈大笑。

司马东亲切地问佝偻老头:“老大爷,您老高寿。”

高个老头一阵大笑:“哈哈哈,什么老大爷,这小子是值钱娃,他爸十二岁就给娶了媳妇,生有五个儿子,这几年添了七、八个

孙子,三世同堂。人家有福娃,今年4岁了,当了多年老汉了。”

司马东大吃一惊,沉思了一会儿问:“那么,你们这里年龄最大的是谁?”

高个老头哭丧着脸说:“我老汉命苦,儿子春天才娶了媳妇,还是上了人家门,花光了积蓄。我58岁还是老小伙,下地干活,外出打工,挣钱还账。这几天工地放假,我回来与他们凑凑热闹。”

司马东很同情他,想给他寻找一条致富路,就问:“你们这里出产什么值钱的特色产品?”

高个老头长叹了一声说:“我们这里昼夜温差大,出产优质大枣,苹果个大、汁气浓、着色红、脆甜可口;核桃皮薄仁厚,滨豆、棯子很有名气;山羊皮、肉非常有名,如果能够运出去,很快就会脱贫致富的。可是,我们枣原从不通公路,就是到公路口也有0里的土路,一下雨寸步难行,客商也就不来了。人们守着宝贝受穷,有什么办法呀?”

司马东坚定地说:“大爷,如果我帮你们找人解决了交通问题,再改变扶贫办法,你外出打工吗?”

高个老头听他这么说,高兴地回答道:“如果解决了这些问题,我的收入远远高于外出打工,还出去干什么?先生,你贵姓?说的能够落实吗?”

司马东郑重地说:“我复姓司马,你们马县长是我的朋友,他一定会落实的。老师傅,你贵姓?”

高个老头满脸的皱纹舒展开了,激动地说:“司马呀,人们都叫我曹老大。要是有好政策,我就不出去。”

司马东风趣地说:“我们要改变扶贫方式,知识扶贫,扶勤不扶懒,扶贫再也不能按人头分钱了。村子把扶贫款集中起来发展生产,改善贫穷落后的面貌。半个月以内,你们就会见到县长来的。”

曹老大兴奋地说:“那我就不走了,好好歇歇。快开春了,我收拾农具,打磨地准备生产,有钱了养几只羊,等着修好路,就能过上好日子。”

佝偻老汉和那几个晒太阳的不高兴了,他们纷纷骂曹老大多事,“你张狂啥呢,出力受苦的命,你就认了。”“曹老大,你出啥馊主意,扶贫款不给了,我们的零花钱那里来?“吃饱了撑的。”

司马东嘱咐曹老大劳动致富,赞赏他的勤劳,又对其他麻木不仁和未老先衰的中年农民感到悲哀。他怎么也不明白这里的人如此颓废,年纪轻轻的就未老先衰,毫无上进心,靠政府扶贫款生活而养尊处优。看起来必须改变现有的扶贫策略,农村智力扶贫,资金集中使用是当务之急,发挥中年农民在劳动致富中的作用是重要的课题。(未完待续)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