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蔷倩声音低沉地说:“你们误会了史桂维,他也是40多岁的人了,患有高血压等几种慢性病,超负荷的工作,经常早晨起来小腿肿胀,难道不值得大家同情吗?我们双方各让一步,实现双赢岂不更好。”
樊副秘书长高度赞扬了姜蔷倩的态度,他说:“姜总经理一个女流之辈,有如此胸怀,我相信你们双方是能够达成协议的,我对此很有信心。经信总公司可以谈谈你们的意见。”
赵世辰严肃地说:“姜总经理讲得很好,我们深表同情。那不是你们一家的不幸,大家都不容易,经信职工也是一把辛酸泪。秘书长,是否也听听我们职工的苦楚?”
樊福胤温和地说:“好的。”
杜志国连忙说:“经信公司谁先说。”
满头银发的令狐老局长声音低沉道:“我老汉就说说自己的辛酸史,希望鬃巍公司也知道我们的痛苦。”
上世纪90年代初,市委朱书记深入基层调研,他发现在县区工作的老同非常辛苦,孩子们接受不到先进的教育,考上好大学的好少,书记心里很内疚,拉着我的手说:“令狐呀,我们市委没有照顾好你们的后顾之忧。我惭愧呀。”
朱书记下决心改变现状。回到泾渭市召开常委会研究调一部分年龄大,资历长的老干部回市区工作,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去县区带领老百姓发展经济。
在基层劳作了一辈子的令狐邦,有幸从县长位子上下来,调回市区担任经济局长。政府没有亏待他们,建国路小区建成,他幸运地分到了三室一厅的房子,一家7口人居住很宽敞,全家人兴奋不已,其乐融融。
慢慢地,孩子们一个个长大了,结婚租房的租房,凑合的凑合。租不起房子的就挤在父母的住房,几代人难免有代沟,矛盾也是不少了的。
上世纪70-90年代党风纯正,官员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领导干部先人后己,很少关注自家的待遇。令狐邦两袖清风,没有几个存款,买不起房子给孩子,经信公司错过了政府改善住房的好机会。祖孙三代挤在一起,矛盾层出不穷。
“老婆子经常埋怨,儿媳妇指桑骂槐儿子没本事,我有泪只能心里流呀。”说着令狐老人一把鼻涕一把泪,甚至哭出了声,同样受到委屈的人们哭成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