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2 / 2)

寻寻觅觅 一吨阳光 784 字 18天前

当时的房地产并不是很兴盛,尤其是靠近郊区的房屋,价位不高。

於是家族中决议,凡搬出去者可以领五十万的安家费,若不搬出去者,可以拥有这里的古厝。

结果,只有心怡的父亲决定留在老家继续原有的农作,其他的叔伯则有其他的打算,有些做生意,有些想到外地发展。

心怡仍然是和以前一样,每天一回家後就帮家里做家事;最大的不同,就是没有晓瑰学姐相伴,显得心中有些微儿惆怅。

因为搬家的缘故,心怡和晓瑰学姐就很少联络了。

当时台湾的经济起飞,传统的农业渐渐被工业所取代,工厂纷纷林立,许多的农地变成了一家家的工厂。

阿旼的父亲也赶上了这个热潮,募集资金成立了一定小型铁工厂。

在那儿,每个人对这个全村第一家工厂寄予高度的厚望。

果然,在阿旼父亲强力的外交手腕下,客户群由原先中部地区,进而转进北部、南部,几乎可以说含盖全台的相关产业。

村里的人,看到阿旼父亲那麽赚钱,每个人都想投资,分一杯羹,但是由於大部份都是佃农,身无多余分文,因此大多数的人就停止务农的本行,到阿旼父亲所开的工厂里去工作。

心怡的父亲也受到影响。

由於她家有农地,因此就和阿旼的父亲商量,在扩厂时候,一部份的土地作为工厂的建地。

於是,厂务欣欣向荣的业绩,令每个人都感到十分地高兴。

台湾的经济以工业主导的状况,没有多久,整个农业受到极大的冲击,大部份的劳力都投入工业的生产,传统农村就交给年老的一辈去做。

可是,没有多久,这样的情形出现了危机。菜价下跌,菜农的生存受到极大的问题。

许多村里的人暗自庆幸已经不事农产,转为工业,不受到农业不景气的影响。

但是,万万没想到,阿旼父亲的工厂因为资金无节制的运用,周转不灵,导致工资无法如期发放!

在几经借贷下,仍然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引起许多人对阿旼父亲的不信任!

此时,适逢"五二○"农民请愿示威运动~台湾自戒严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请愿运动,在台北市展开!

村里的人,情绪十分激动地,在这一次的活动中,充份表示他们内心极度的不满!

.........

事件结束後,阿旼的父亲为了安抚工厂的员工,只好以卖土地的方式来筹措资金~

当然,这块土地,就是心怡父亲投资的那块地...(未完待续)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