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寻常人家,生不出来反正人死道消,一切尘归尘土归土就罢了,但是这是帝王家。
放眼所及,一切的人家富贵烟花柳巷纸醉金迷,全都是属于他一人的,但是如果他没有一个子嗣,那便是过眼云烟,什么也不会属于他,更不属于他的后代。
等于说,将来太庙里的那些香火,还得别人的孩子来给他上,自己还年轻,尚不足四十岁,可是赵祯的脸色已经像老人一样垂垂老矣,明明还算年轻,却散发着一股子暮气,对任何事都提不起精气神!
夜渐渐深了,城里还没有到中秋时节,却放了一阵烟花,也不知道是哪个大户人家又在办什么喜事,用这种新时的火药来点衬一下气氛,让全城的人一起跟着凑凑热闹。
这年头烟花可不是一般人家能消受得起的!
除了汴京淮扬还有南方的几个大城市的百姓有机会见过这种绚丽的火药爆炸的场面,大部分位于乡下的老百姓,终其一生,也不知道什么叫烟花。
汴京百万居民,倒是看得不爱看了。
今日心情憋闷,陈熙春陪着赵祯在城门楼上坐了一会,便觉夜深了风略带着几丝寒意,赵祯看了半晌,实在提不起兴致,只觉得一股子疲惫感不停地涌来,最后还是重重地打了一个呵欠,回到了内宫。
汴京城一片灯火,不夜城。
赵祯回到内宫的时候,夏竦还在值房候着,同样是一片灯火,下面的宫人端来一份点心,夏竦推了推,没有接受,还是坐着等着赵祯回来。
终于他盼来了一脸疲态的赵祯。
这些年夏竦也老了不少,特别是清流对他们的清算,对他的打击颇大,还好他的心态够好,撑了过那一阵最难熬的时光,熬走了清流,重新等到了朝廷对他的复起。
今天过来商议政事,他已经说了几次,但是赵祯都驳了回来,为了国家和自己的立场,夏竦一直等着,他了解赵祯的性格,只要自己不走,他一会也会回来。
果然,赵祯没有放他的鸽子,还是回来了。
这个帝王并不残暴,不会作弄臣下的一片忠心。
夜深了,赵祯看到这个胖子还在等着自己,既有几分无奈,也有几分的心疼。
虽然朝局有些乱,好在都是忠臣。
赵祯对着太监说道:‘把那些汤拿下去热热,让夏大人喝凉的?’
小太监一听麻利地接过夏竦边上的汤碗,端了下去。
见太监走了,赵祯这才说道:‘难道夏卿还要继续规劝,让联出兵辽国?’
出兵辽国,几个字如此之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