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在崇祯二年的时候,贡若甫正好在京城,却是亲眼目睹了己巳之变,当看着那些扎着辫子,骑着高头大马穿着铠甲的满洲骑兵出现在城门外时,内心的惊恐是无法言喻的。虽然没有亲历战事,可光是那种刀光箭林,喊声震天的场面,只是见过一次,就让贡若甫无法忘记,至今向来,仍觉得一阵心悸。
听着贡若甫将当时的所见所闻,刘子墨眼光不由闪烁着,按他在后世所了解到的,正是在这次己巳之变中,皇太极施反间计,捕捉两名明宫太监,然后故意让两人以为听见满清将军之间的耳语,谓袁崇焕与满人有密约,皇太极再放其中一名太监回京。崇祯中计,以为袁崇焕谋反;随之在当年十二月初将袁崇焕逮捕入狱。囚禁审讯半年后,在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明思宗以“袁崇焕咐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及至城下,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罪名于三年八月碟(zhe)刑(分裂肢体)处死于西市,弃尸于市。行刑那天,袁崇焕毫无惧色,他被五花大绑,押上刑场,“刽子手割一块肉,百姓付钱,取之生食。顷间肉已沽清。再开膛出五脏,截寸而沽。百姓买得,和烧酒生吞,血流齿颊”,袁崇焕卒年四十七岁,由此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大冤案!
就是比起当年的岳飞起来,袁崇焕也是丝毫不让,两人可以说都是由莫须有的罪名被捕,随之杀害。可是在岳飞死的时候,起码得到了众多民众的同情,也就是老百姓知道他是好的,是被奸臣害死的。可是袁崇焕不仅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还得不到百姓的理解,当时的百姓非但没有将他当做有功之臣,反而以为他是卖国贼,对他恨之入骨,在行刑时候,争相食其肉,以至于最后,袁崇焕只剩下一颗脑袋。这种惨事,即使时隔了数百年,刘子墨看了也是觉得心寒,对于那时的明朝也没有了感觉,这样的事情都会发生,丧国亡朝不过是早晚的事情。对于袁崇焕这么一位一心为国,铁骨铮铮的汉子,在心里佩服的同时,更多的却是怜惜。
没想到,他竟然有机会穿越到了明末,虽然现在是崇祯五年,离袁崇焕被害已经过去了两年,可是刘子墨仍然很想听听明末的这些士子百姓是如何评论袁崇焕的,他不相信,这么一位堪称名族英雄的人物,非但如此悲惨的死去,在死后还要背负骂名,如此还有谁敢为朝廷效力?
当刘子墨看似无意的提起袁崇焕这个名字,满座顿时愣住了,刚才的喧闹一扫而空,船舱里一时只有那丝竹之声犹在耳,几人的表情各异,有的流露出不屑,也有的一脸黯然,有人却是在冷笑着。
这有些诡异的场景不过持续了一会儿,众人便再次谈笑风生,似乎没有听到刘子墨刚刚说的话,在他们的谈话中,不时会出现孙承宗,卢象升等人的名字,而袁崇焕这个在当时极为重要的名字却是只字不提。
刘子墨看着几人,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几人对于袁崇焕的名字仿佛中了魔咒一般,恐怕在他们的心里也有过怀疑,经历过一番内心的挣扎的。不过出于对朝廷的忠心,和对如今阉党的忌惮,只能闭口不言。
几人不想说,刘子墨自然也不会再问,听着几人说着朝廷的兵力如何厉害,几年可以尽除边患,刘子墨直想翻白眼,觉得自己再听下去,怕是要掀案而起了,当下不由将注意力转移到了下面的歌姬身上。
在上船之前,刘子墨就是听到这里传来动人婉转的歌声才心有所感,将后世王菲的一曲《水调歌头》唱了出来,引起了贡若甫的注意,当下对于那主唱之人不由多了几分注意。却没注意到,有一双眼睛始终在他的身上逡巡,微微眯着的眼睛闪烁着异样的光芒。
给读者的话:
对于袁崇焕之死,一直都是若怀心里的痛,虽然有些事情有些不尽其实,可是获得这么一个下场,是整个名族的悲
<font color=red>笔趣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