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唇枪舌战(1 / 2)

<font color=red>笔趣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刘子墨算是体验了一把古代宴会的感觉,也让他明白了所谓的名士风流,在歌舞声中大声交谈,觥筹交错,窗外的两岸灯火渲染着秦淮河。

虽然和贡若甫几人是第一次见面,彼此之间也谈不上了解,可刘子墨还是很快就融入了进去,凭借着后世网络上他淘来的大量信息,时不时的插上几句,倒不觉得冷落。

对于坐在角落的马连青,刘子墨不屑去理会,这么一个小人他还不放在心上。

可是刘子墨不愿理会,马连青却是不愿放过刘子墨,也不知揪到刘子墨什么毛病,正当刘子墨喝完一盏酒的时候,马连青却忽然站了起来,看着刘子墨说道:“刘公子来自北方,不知是出自哪家名门?我观刘公子虽然由北方逃难而来,形容俱毁,然气度不凡,一定出自书香门第,家学渊源,却不知对我江南有何感官?”

本来还在说说笑笑的贡若甫几人一见马连青站了起来,顿时将目光转移了过来,仍在低声交谈,只是在听完马连青的话之后,却是变得安静了起来,一个个将目光转向了刘子墨。

诚然,对于马连青这人有些不耻,这话说的看似褒奖,其实却在讽刺刘子墨不过是一个由北方逃难而来的人,来到这物华天宝的江南,顿时流连忘返,最后还顺带暗自埋下了一个钉子,却是要刘子墨来评评南方的文化水平!如果刘子墨回答的不好,先不说自己的形象会在贡若甫几人那里大打折扣,就是光在南北文化的问题上就够他喝一壶了,以后要想在江南一带出头,是很难的事情,要说这马连青虽然气量小了些,可还是有些本事的,在这尤重名声的时代,马连青的话对刘子墨而言堪称诛心了。

刘子墨在众人的注视下,一口将盏中就喝光,扶案而起。

“马公子过奖了,诚如在下所说,在下不过是一逃难之人,眼见北方边境被金人肆虐,满目疮痍,自是比不了江南的繁华,而正是靠着江南的富庶,供给我北方的战事,方才能稳住局面。马公子定是出身名门世家,却不知马士英马大人是何关系?”

对于自己的来历,刘子墨还未找到一个合适,自然不会随便回答,这可是他在这个时代混的一大保障,当下对于自己来历绝口不提,只说抗金战事,最后话题一转却是到了马连青身上。

提起马士英,只是刘子墨的无奈之举,他深恨自己平时为什么不多看看明朝的历史,就是多看看明朝那些事儿也好啊,弄得对于这个时候的人物和很多事情都是摸黑,白白浪费了自己作为后世人的优势,对于这个时候姓马的人,竟然只记得建立南明的首辅马士英,不过在这之前马士英当过什么官他就不知道了,将马士英推出来也是用来讽刺马连青的。

刘子墨说的话显然不能让众人满意,可贡若甫几人和刘子墨相谈甚久,刘子墨虽然头发短了些,可那气度却是不凡,已是得到了几人的认同,见他不愿提起自己的家学,自然也不好强行追问,而且刘子墨提到了边境的战事,再想想刚才贡若甫提起画面,顿时看向刘子墨的目光柔和了些,人家本就是逃难来的,既然是一个人来的,那就很有可能家族受到了严重打击,这不是接人伤疤嘛!

最关键的是,刘子墨提到了马士英。

与刘子墨不同,这艘船上,贡若甫几人本就是相交好久,彼此间的底细都一清二楚,马连青自然也不例外,他虽然有些小气,却来头大,正如刘子墨后来所猜测的,马连青正是马士英的侄儿。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