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 定武兰亭(2 / 2)

枭宋 曾经淡然 1782 字 8个月前

“噢...”贾似道眼前一亮:“竟是《定武兰亭》!”

这位俊雅的中年人就是后来被蒙元编入《宋史》,并钦定为奸臣,还被大地主阶级无比仇恨,恨不得吃其肉的贾似道。看到贾似道进入多宝阁,苏晓恭敬的深施一礼:“小侄参见叔父。”

在贾似道失势后,此本《定武兰亭》真迹为天台山道人独孤淳朋所藏,后归赵孟頫。独孤淳朋为宋末元初天台山道士,与赵孟頫为至交。因为赵孟頫在宋末曾隐居天台,与道士独孤淳朋相识相善。元朝至大三年,独孤淳朋送应召赴大都的赵孟頫乘舟北上,到达南浔时,出示自己收藏的定武《兰亭》。此本非常珍贵,帖后有贾似道“悦生”葫芦印及“封”字大印,还有南宋著名书家吴说、南宋名家朱敦儒、元代名画家钱选、元代著名书家鲜于枢四人题跋。鲜于枢在题跋中称:“《兰亭》墨本最多,惟定武刻独全右军笔意。此薛绍彭家所拓者,不待讼聚,知为正本也。”

廖莹中与贾似道则是继续探讨文化事业,做幕友要会看时机,看到贾似道对《兰亭序》的兴趣逐渐降低之时,廖莹中适时的提起了苏晓的事情。

说话间,苏晓在案几上轻轻把《兰亭序》拓本徐徐展开。

吕制置说的是吕文德,吕文德是谁,他是贾似道最赖以借助的大将。

这在古代叫做;“雅人深致,玩其抑扬之趣。”

“是吕制置从侄吕师望。”

这是“含蓄”而又“雅致”的送礼,苏晓的话让贾似道异常满意,他的脸上立刻堆起了笑容:“难得三郎有心,那老夫就献丑了。”

贾似道很满意苏晓的礼物,至于补上‘敕黄’,这是小事一桩。

贾似道挥手示意苏晓不必多礼,至于苏晓去了泉州赴任,现在却出现在这里,贾似道连问都未问。

贾似道娓娓道来,充分展示了他的博学和高深的文化素养。

“小侄素来知道叔父喜欢王右军的《兰亭序》,前几日,小侄无意中在天台得到一份《兰亭》拓本,特意上门来向叔父请教。”

刚刚退朝,廖莹中派人送来消息,苏晓回来了,还给贾似道带回一份很珍贵的礼物。

可惜,苏晓没有如此高的层次,或者说没有这样的品味,但他的态度是恭敬的,眼神是漂浮的,思维是跳跃的......

“昔年,王右军集众贤于会稽亲手作此《兰亭集序》,文情之高旷至今令人心向往之啊!”贾似道兴趣怡然:“当年,唐太宗刻《兰亭序》真迹于学士院,后五代时移置汴都,经战乱遗失,庆历间发现真迹石刻置于定武军州治。故称此石刻及其拓本为《定武兰亭》,后我朝南移,《兰亭集序》真迹石刻遗失,再不见踪迹。”

苏晓带来的就是《定武兰亭》真迹拓本,他不知道的是,这个拓本本来就会归贾似道收藏,只是苏晓下手比较快而已。

贾似道今年四十几岁,保养的很好,最关键的是,他有着一副好皮囊。用这个时代的话说就是——风姿儒雅。

贾似道微微点头:“那就让三郎兼泉州水军统制使,让吕师望派人相协。”

喜欢权利,但贾似道却又是一个不喜欢理政的人。除了朝堂之上的事情,贾似道的政务几乎都是交给幕客处理,一般情况下,异常重要的文牍他才会看几眼,其余的他只是用印签押而已。今天心情不错,有风雅之事,贾似道自然要赶紧回府。

留下礼物,苏晓恭谨的告辞而去。

“东翁,若雨声此次再赴泉州,恐怕...就此而去尚有不妥。”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谱系,有无数时代的临摹与拓本,曾是“月印千江,在处可爱”,也成为了中国书法史上少有的奇观。而《定武兰亭》一系又是其中最绚烂耀眼的群星,它对中国书法史和鉴藏史均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所以,不但后世,宋人也不忘它的“前世今生”。

贾似道看向廖莹中:“先生,有何不妥?”

可以说,吕文德后期的战功卓著离不开贾似道的支持,而借助贾似道,吕文德整个家族“人才辈出”,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军事集团。他的亲戚故旧如弟弟吕文焕、吕文信、吕文福,子侄吕师夔、吕师龙、吕师道、吕师孟、吕师望,女婿范文虎,同乡等均得到提携,先后成为这个时期的重要将臣。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