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red>笔趣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除了人,小人手下尚有福舟,鸟船,也有沙舟与海鳅。”
“小人记得...小九那里人手不少,这是何故?”
勇敢也叫做勇敢效用,或者简称效用,大宋的效用最初是犯罪武官随军效用。后来因为这些效用作战勇敢,成为了招讨司召募的差使、借差。随着时代发展,由于待遇丰厚,不刺字,人身自由,一些文士及不少在军的武人都自愿投充效用,这些效用遂成为了一个力量,并形成一种制度。
这...好像说得过去,福建路市舶司有钱,这一点不用质疑,但...苏晓凭什么可以动用这样的财力,还是长期,文山沉默不语。
苏晓如此的干脆,文山楞了一下。
三倍的俸禄加赏赐是多少钱,还要加上武器、衣甲,简直难以想象。
用钱堆起来的人最勇敢,这才有“效用”,苏晓才不在乎用别人的钱养兵,他站起身:“福建路提举市舶养不起几百效用,笑话!”
诱惑力足够,文山的手禁不住有些发抖。一个摆脱贼寇的最佳的机会就在眼前,能够不刺字,还是官身卖命也值了,海上搏命本来就是老本行,他强忍住激动:“小人自然信得过大官人,不过...泉州距台州千里之遥,手下人如何与家人......”
可他怎么信得过苏晓?保护苏晓去了泉州,站稳脚跟,杀过人,苏晓过河拆桥,不按照效用给俸,只是短时间雇佣怎么办?
现在是南宋,物价已经不是北宋可比。按照规定,“效用日得之镪,三倍于兵。”一名南宋效用的待遇是,每月食钱九贯,米五斗,春冬衣绢不等,还有有各种补助,凡三岁大祀,有赐赉,有优赐。每岁寒食、端午、冬至,有特支,特支有大小差,亦有非时给者。边戍季加给银鞋......役兵劳苦,季给钱......屯兵州军,官赐钱宴犒将......
苏晓站在船头拱手施礼:“久闻四哥大名,小弟有礼了!”
整个石屋寂静无声,苏晓的说法太骇人了。
勇敢效用法规定,“缘边诸路经略司勇敢效用皆以材勇应募从军,月给钱粮、战马、器甲,以时肄习,若无调发,皆听还家”;“不刺手,不置营,每季首赴经略司阅试;及本军注籍,遇有边事,追集,给口食,借官马,给草料”。最初,敢勇效用的设置,只限于陕西、河东与西夏接壤的军区,条件很严格。北宋末,因镇压方腊,征辽,抗金等一系列军事行动,军中效用和敢勇效用的比例激增,也突破了效用的界限和地域限制。
官员一向忌讳与江湖人士交往,尤其是文山这样拥有一定力量的海枭。看样子苏晓绝对不是来找麻烦,文山有些诧异,但还是赶紧深施一礼:“大官人折罪小人了,唤小人一声文四即可,蜗居简陋,还望大官人不要嫌弃。”
实际上,效用就是大宋雇佣兵,要经过经略司试验材武给帖,才算正式录用。
苏晓露出笑容:“只要在泉州站稳脚跟,家眷可以全部落籍于泉州,我负责安置,不愿落籍也不勉强,全凭自愿,薪俸一文不缺。”
文山言行很谨慎,海枭面对苏晓这样的官员也算正常,苏晓品了几口茶,放下茶碗,他看向恭恭敬敬的文山:“不瞒文四哥,月余之前,小弟赴任提举泉州市舶,在泉州湾险遭暗算,若不是九哥,小弟早已没了性命。此次回到临安,小弟在相公那里讨了一个泉州水军统制的职位,同时还继续兼任提举福建路市舶。乡里乡亲,小弟信得过四哥,为了自身安危,这一次小弟想请四哥出马,还望四哥给小弟一个面子。”
“好说,好说。”苏晓满面笑容。
但苏晓招收这些海枭充任效用也符合常理,显时代不同,由于蒙古人的强大压力,朝廷越来越注重东南海上,随着杭州市舶司的取缔,曾经的北方商路几乎完全断绝。至于再往南,那属于福建路,有更强大的水上力量在控制,根本没有文山插手的余地。在国家注重海上的时代,做海匪显然是没有前途的,现在的文山名义上仍旧是几百人的头领,实际上,名声在外的他根本不敢入出海口,只能让手下人勉强在内江各个埠头混日子,已经面临人心涣散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