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 人不能和人比(1 / 2)

枭宋 曾经淡然 1883 字 8个月前

<font color=red>笔趣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去去就回,说得简单,你回不来了,我怎么办?

潮州有很多山,这些山地不在此列,因为有很多蛮、僚、俚、蜒居住在那里。‘公田法’的执行只在物产丰富的平原地带,但这也足够了,足够让贾似道看到许慎的衷心任事。

当然,这只是一种严格的执行,是态度,让人看到的态度而已。

贾似道的嗜好天下知名;喜奢华、好博古、促织。

一游,许慎直翻白眼。

厚道而又坦诚的人啊!这可是一笔大财,苏晓竟然直接扔给了自己。许慎可是听说苏晓从来都是见礼就收,这次也不知道是犯了哪根神经,竟然对到手的钱财不屑一顾。

苏晓打断了许慎的劝解:“听闻凤凰山景色绮丽,畲寨别具风情,我还是决定去凤凰山一游。”

这就是差距,而且很难弥补。

财物在苏晓手中,按照常规,这些财物苏晓会扣留大部分,然后经手的当地官员再扣留一部分,然后办事的小吏再经手...最终到了被劫杀海商的家属手中,只够几顿饭钱。

苏晓笑了笑:“那就依衍诚兄。”

这点权利咱还是有的,沿海设立水军不让市舶司的海商出问题,然后,让那些拥有大量土地的缙绅去哭吧!贾似道不缺钱,给他个人送多少礼不重要,重要的是给国家增加财税收入,支持他的执政理念。

这是时代的通病,哪怕几百年后都是如此,也恰恰是民族关系不能相融的根源,恰恰说明了地方官的无能。了解才能沟通,有几个官员真正了解辖区内的少数民族,他们的生活状态,制度,对周边汉人的看法与融合度,这些都是官员应该了解的东西,但谁真正去了解过?

大宋官场制度,除了科举年,一般年份都是二月初九至十一日为官员任免日期。曰“县召”,秋季决定京官任免,曰“司召”。

苏晓迅速岔开话题:“对了,衍诚兄,南澳岛那里搜出不少金银财宝。作为官员,总要为民做主,都不容易,寻一寻那些海商,人没了总要让家中人知道,适当的补偿,也算是善事情,可以博一些名声,我这里就不留了,凭衍诚兄处置。”

“衍诚兄是哪年进士?”

“相公不喜碌碌无为,更不喜敷衍,就如此次施行‘公田法’,当然,还有这南澳岛的海寇都需清清除。相公需要的是后路无忧,如今巴蜀战事不断,此次剿匪事关市舶司财税之资,小弟不敢大意,衍诚兄可明白其中厉害?”

也只能感叹提举市舶这个位置太肥,苏晓对这些财物看不上眼,许慎也不客气了:“那就依雨声,财物我来安置,尽快找到那些事主予以补偿,泉州那里还请雨声配合。格外,泉州市舶司此次出兵,一应赏赐由潮州来出,雨声尽管列出名目,我来负责下文书。”

简单实用,几句话点醒梦中人,许慎的眼中立刻绽放出光彩。

自己人,不能不管,许慎立刻回归原来的话题:“凤凰镇那里雨声还是不要去了,派人去即可,或者让畲首来潮州也可......”

好好的官不做,你说你去和这些不开化的畲人打什么交道?许慎用力的摇头:“雨声不可!畲人蛮纵,一个不慎就是万劫不复,不若派出使者,这样岂不两全其美?”

哪里像苏晓,有什么事可以直接上门,即使不亲自上门,苏晓的书信、消息之类也会第一时间被呈给贾似道。

“太少!”财宝加上被扣留的海船,几十万贯这是很寻常的事情,许慎不愿意让苏晓认为自己小气:“十万贯我看差不多,如此正好!”

朝廷需要钱,贾似道需要人做事把钱收上来,苏晓说的很简单,可绝对透彻。这也是苏晓敢这样下狠手的原因,只要市舶司提供足够的钱财,所有的肆意妄为都不是问题,问题是你给朝廷创造出财富,让贾似道的经济压力减低,那么你就可以继续横行,可以做贾似道的红人。

那些蛮人可不给你讲什么道理,一言不合就会拔刀相向,加上语言不通,很容易冲突。好不容易攀上这么一个关系,若苏晓被畲人杀了...不要说杀了,哪怕是受伤他都无法承担责任。

“衍诚兄不用担心,畲首的次子与我有往来,此次剿匪还多亏了畲人相助,我去去就回。”

许慎不可能不知道贾似道的这些嗜好,只可惜他投效无门,一个小知州,拜帖送到贾似道府上绝对如同石沉大海,一年,甚至几年时间都不一定被贾似道看见,即使运气好被看到,恐怕也会被贾似道无视。

许慎还有半年的时间就要卸任,明年春季就是决定他命运的时刻。苏晓来的正是时候,恰好有运作的空间,为了仕途,被人骂攀附权贵总比被随便扔到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去闻鸟粪的味道要强,若不是苏晓,免职都有可能,许慎明白自己该怎么做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