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严师(1 / 2)

明末传奇 风中的失落 1711 字 8个月前

<font color=red>笔趣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郑勋睿满脑子想到的都是刘宗周慎独的观点,尽管说他对慎独的观点不是特别的赞同,但也不得不佩服刘宗周学问的深厚,应该说慎独的理论,有着其独特之处,对于提升个人之修养,那是有着很大的好处的,读书人真的能够沉下心来,好好理解慎独的理论,无疑会增强自身之修养,对大千世界也会有有更加深邃的认识。

典吏带着郑勋睿走到二堂的门口,轻声告诉郑勋睿,直接进去。典吏的这句话,让郑勋睿的压力更重了,这个刘宗周究竟是什么性格,难道说外人来拜见,也不需要通禀一声。

这种局面之下,刘宗周老是给皇上说到慎独的事情,皇上当然不可能静下心来了,也是不可能采用刘宗周的奏折和观点了,这恐怕也是刘宗周的悲剧,更是大明的悲剧。

“嗯,来到府衙,有何感受。”

还好是在崇祯年间,信息不是很发达,有些事情可以用玄幻的道理来解释,这要是放在几百年之后,网络上不知道出现多少的怀疑甚至是攻击了。

问题出来了,就必须要正面回答。

典吏带着郑勋睿,进入到了府衙之中,经过甬道的时候,看着四周无人,郑勋睿递上了信札,典吏接过信札之后,拿在手里掂量了一下,很自然的放进了怀里,身体的气势出现了微妙的变化,话语也变得多一些了,主要说到了府尹大人的一些习惯等等,譬如说学问高深,仪表威严等等。

此刻看见郑勋睿,刘宗周的感觉很是惊起。

不过事已至此,他也只能够应对了,毕竟有着充足的经验,有着集大成的历史渊源,应对一场交谈,还是能够勉强应对的。

刘宗周直接提出来问题,首先问到的不是有关慎独方面的事宜,也不是问到学识方面的事宜,偏偏挑了这样的一个话题,这是郑勋睿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的。

“拜见的仪式已经结束了,接下来本府想和你好好谈谈,尽管你还年少,可给本府的印象很深啊,看了你府试的文章,本府有醍醐灌顶之感觉,今日暂且不论师生之请,你我好好商议学问,如何。”

这是你自找的采集的爽不爽?给你提示了会给随机内容!居然还采集!

应天府府衙和江宁县县衙气势完全不一样,最典型的区别就在于守卫在府衙门外的军士,县衙外面是衙役守候的,有些时候你还能够看见衙役说说笑笑,但应天府府衙外面守候的军士,永远是深色严肃的,脸上绝不会出现笑容,站的笔挺,目不斜视。

郑勋睿倒是没有想到那么多,他想到了一句话:阎王好过,小鬼难缠,不管是县衙还是府衙,甚至是巡抚衙门,那些当官的没有那么难对付,问题就出在下面的吏员和衙役,这些人长期在官场浸染,对里面的门道早就熟记在心,他们能够扯虎皮拉大旗,将衙门的威严发挥到极限,从而捞取好处。

(求收藏,求推荐票,求点击,求读者大大的支持,拜谢了。)

郑勋睿只有十五岁,如何有这等的气度,有句话说得好,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拥有此等的气度,那是需要经过千锤百炼的,或者是经过了大起大落、惊涛骇浪的,郑勋睿是不可能有这些经历的。

郑勋睿坐在厢房耐心等候,应天府府尹是正三品的朝廷大员了,威严自然是很高的,若是前来拜见的人,很快就能够见面了,岂不是有些掉价,就算是没有多大的事情,也要让来人在厢房等候一段时间的。

郑勋睿暗暗叫苦,刘宗周毕竟是大儒,那些学问都是自身钻研出来的,是有着不一般的见解的,他不过是穿越者,靠着历史系和中文系的那些知识,才能够在这个时代独占鳌头的,真的说到自身的见解,那是有差距的,这就好比说是政治家和政客之间的区别。

“又东坡居士之《定风波》: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同样是在厢房等候,不过承差专门给郑勋睿泡了茶水,这当然是典吏吩咐的。

“学生并非不紧张,只是没有表现出来,学生曾经咏读诸多诗词,对唐朝李太白和宋朝东坡居士的两句诗词感触颇深,李太白之《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一个年轻的禀生,来到无比威严的府衙,按说是有些紧张的,甚至表现的战战兢兢,这些都是很正常的表现,刘宗周曾经见过一些官宦的子弟,来到府衙的时候,都表现出来紧张,可这个郑勋睿,看不出来紧张,一举一动都很是自如,甚至隐含这不亢不卑的气势。

递上了信札之后,郑勋睿耐心的在外面等候,他认真看着宣化坊周边的告示,也注意到了一溜排开的榜单,自己的名字是非常显眼的,毕竟一张榜单上面,只有自己的名字,其他的都是密密麻麻的,至少也是五个人的名字。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