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小私心(2 / 2)

明末传奇 风中的失落 1692 字 8个月前

“哦,清扬吃得消吗,这骑马可是很耗费体力的。”

“清扬,杨贺如此的安排,你看如何。”

一行人的速度不快,郑勋睿和杨廷枢并排,走在最前面,郑锦宏与杨忠并排,跟在后面约十来米的距离,杨贺在最后面,距离众人大约三十米的距离。

至于说到南直隶其他的州府游历,时间不会很长,苏州一地耗费的时间怕是在一个月以上,剩下的时间不是很多了,后面的游历就带有走马观花的性质了。

价格方面,乌珠穆沁马每匹七十五两银子左右,仅仅比阿拉伯马便宜五两银子。

更深一层的意思,郑勋睿也是明白的,他和杨廷枢之间的关系非常要好了,尽管只有几个月的时间,可两人之间说话投机,兴趣相投,互相欣赏,不过这层关系里面,总是带有一丝的阴影,那就是曾经在秦淮河发生过的冲突。

郑勋睿的眼睛微微眨了一下,杨贺在军队之中养成的习惯,一时半会是改不过来的,也就是这些话,暴露出来了身份,若是按照军队作战的要求,骑兵配备足够好的战马,以最快的速度前进,半个时辰左右的时间,就能够完成一百里地的行军了,就说他们所骑乘的阿拉伯马和乌珠穆沁马,阿拉伯马最快的时速能够达到每小时五十公里,乌珠穆沁马也能够达到每小时四十五公里。

崇祯年间,各地灾荒很多,老百姓没有了活路,还有什么事情不敢做,再说农民起义和后金的侵袭,导致北方局势极其的不稳定,紧靠着南直隶的山东、河南等地,局势都是动荡的,相对来说,南直隶和浙江一带,局势稍微稳定一些,杨廷枢的爷爷是南京兵部尚书,肯定知道这些情况,不准杨廷枢到远处是游历,也是有道理的,郑勋睿同样重视安全问题,不会拿着生命开玩笑。

这就是做官和掌控权力的好处,不仅仅能够得到很好的保护,还可以动用诸多的资源。

郑勋睿认为,如此的旅途,对于杨贺这等军人来说,肯定是索然无味的,当然大明军队的战斗力,的确是堪忧的,初期还能够应对农民起义军,后来连农民起义军都不能够战胜了,就跟不要说面对骁勇的后金军队了。

那一次的冲突,杨彝、顾梦麟、吴伟业和张溥等人,全部都牵涉进去了,甚至包括了钱谦益,也正是因为那一次的冲突,引发了后来郑勋睿与龚鼎孳之间的冲突,这些事情对杨廷枢的影响是很大的,也是不可能忘记的,为了避免再次出现这样的事情,此次首先想着到苏州去,怕也是想着改善郑勋睿与众人之间的关系。

“杨公子,已经是辰时一刻的时间,属下的建议是,今日抵达句容,此地距离句容一百里地左右,快马加鞭需要。。。属下的意思,今日抵达句容,歇息一下。”

这一次的游历,首先到的地方是苏州,想必一定会发生很多有趣的事情。

可两人还是需要锻炼,依照他们骑马的能力,上战场是不可能的,这一次的游历,正好是机会,能够将骑马的本事训练的娴熟了,也是收获。

这是你自找的采集的爽不爽?给你提示了会给随机内容!居然还采集!

“淮斗兄如何安排都可以,我没有异议。”

杨贺双腿夹了夹马肚子,眨眼间就来到了前面。

杨廷枢笑着点点头。

杨廷枢同样准备了不错的骏马,是南方很少见的乌珠穆沁马,乌珠穆沁马体质结实,能够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生存,作为战马,在战场上不惊不炸,勇猛无比,最大的优点是耐力超强,可以每天奔袭一百公里左右,连续坚持十天的时间。

杨廷枢选择首先到扬州,肯定是一片好心,可惜不知道其中奥妙。

“属下明白,公子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只是不知道郑公子是不是吃得消。”

杨廷枢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和郑勋睿之间熟悉之后,他发现其非常聪明,能够从任何的话语之中分析出来意味,自己做出这样的安排,郑勋睿不可能不明白其中的意思,既然没有提出来反对意见,那就是赞同了,也愿意面对了。

郑勋睿的神色很是坦然,其实为了这次的游历,他所做的最大准备,就是训练骑马,以前骑的不过是西南马,速度不是很快,自从郑福贵带回来阿拉伯马之后,他和郑锦宏两人,苦练了足足三天的时间,基本上能够掌握骑马的大部分要诀了。

意见统一之后,一行人的速度很快提起来了,官道上出现了阵阵的黄沙。。。

郑勋睿早就知道杨廷枢准备的是乌珠穆沁马,也就没有提及阿拉伯马的事情,作为骏马,乌珠穆沁马和阿拉伯马都是战场上数一数二的好马,综合比较起来说,阿拉伯马稍微占据一些优势,在战场上的冲刺速度强于乌珠穆沁马,性子方面也比乌珠穆沁马温顺。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