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友谊和原则(2 / 2)

明末传奇 风中的失落 1716 字 8个月前

“我并非是反对结党结社,若是有着一个杰出的领导人,学识渊博,高瞻远瞩,冰清玉洁,胸中有乾坤,如此结成的社党,能够发出正确的声音,乃是国家之福气,可反过来说,领导人在社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开始想到了权势,开始想到了掌控权力,甚至开始想着左右朝政,开始自以为是,这样的社党,发展到最后是什么结局,某就不想多说了。”

对张溥有这等看法的,还有杨彝和顾梦麟两人,两人的年纪毕竟不一样,过了年少轻狂的时期,看问题深刻很多,他们欣赏张溥的才干和勇气,但对于张溥的有些脾气,隐隐看不惯,特别是张溥表现出来的权力欲望,让他们更是担心。

“清扬,你总是能够让我吃惊,真想不到你如此的年纪,能够知道那么多的事情,你先前所说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我是牢牢的记住了,也不知道天如兄临走之际,听见这句话,是怎么想的。”

杨廷枢叹了一口气,进入到房间里面。

郑勋睿一点都不后悔,原则问题上面,他是坚决不会让步的,志同道合者才能够真正在一起发展,和张溥这样的人打交道,可以一起喝酒吟诗,可以一起去青楼妓院,但千万不要合作,不要有利益上面的纠葛。

杨贺抬头看着郑勋睿,脸上出现略微吃惊的神情,这个时候,他绝不会将眼前的郑勋睿看作是少年郎了,这是一个有原则、志向远大的人。

明末的党争无时无刻不存在,已经成为朝廷之中的癌症,根本消除不了,尤为突出的是阉党、东林党和浙党之间的争斗,为了能够获得最大的权力,为了自身的派系能够很好的发展,想方设法打压对手,你方唱罢我登台,更加令人恐惧的是,党争绑架了民意,绑架了社会的精英,一切都是为了自身之利益,至于说国家的利益,老百姓的死活,他们根本就不关心,也不在乎。

郑勋睿知道,凭着个人的力量,做不到这一步,就算是你有着苏轼的才华,也是白搭,唯有手中掌握了实力,才可能开始真正的抗争。

反观郑勋睿,表现从容得体,不亢不卑,在原则问题上面丝毫不让步,这才是真正的气度,也是能够成大事的必然品质。

“清扬,你的意思我明白了,不过应社和复社,如今都是发展不错的。”

相比较来说,复社和应社很好对付,也很好分化瓦解,毕竟都是读书人,没有那么坚贞的意志,也没有那么强硬的实力,难度大一些的是东林党和浙党,他们在朝廷之中有着强劲的实力,算是真正掌控了权力。

“哦,你是什么想法。”

他早就注意到了,面对张溥的时候,杨彝和顾梦麟的态度不一样,并非是那种崇拜和狂热,至于说杨廷枢,也许这个时候想到的是酒宴上面的冲突和沮丧,暂时想不到其他事情。

“为什么,难道郑氏家训真的有要求吗。”

明末存在的问题太多了,想要扭转局面,不从根子上下功夫,那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而要从根子上面努力,就必然要亮明观点,建立起来一种全新的秩序,这个过程之中,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同所谓的东林党、浙党、复社甚至应社等等,展开争锋相对的斗争。

这是你自找的采集的爽不爽?给你提示了会给随机内容!居然还采集!

杨廷枢离开之后,郑勋睿陷入到沉思之中。

杨廷枢想了想,郑勋睿还真的没有问过。

吴伟业是张溥的学生,肯定是支持张溥的,吴昌业年纪不大,暂时不会明白冲突发生的真正缘由,情感上面肯定是支持张溥的。

郑勋睿的内心有了一丝丝的感动,想不到仅仅结交了几天的杨贺,都知道提醒他不要树敌太多,为人要懂得圆滑了。

“我也是有些埋怨天如兄的,明明是大家一起吃饭喝酒,可以吟诗作画,偏偏说什么复社的事情,就算是想着说到复社,也要选择合适的机会,哪里有刚刚见面,就想着拉拢人家进入复社的。”

敲门声再次响起的时候,郑勋睿有些奇怪,难道是杨廷枢再次来了,还想说些什么,不过这次敲门的声音有所不同,似乎有些谨慎。

郑勋睿微微摇头,这一下,连杨廷枢的脸色也变得严肃起来了。

“天如兄的影响很大,我也佩服他的才学和能力,可今日发生的事情,令我失望,如此的小事情都不能够忍,不顾及他人之颜面,想到的就是自身的怒气,自身的尊严,这样的气度,怎么可能真正的领导一个庞大的社团。”

“这就好比是名门望族,为什么能够延续千年之久,家训为什么会不断出现变化,皆是需要适应时代之变化,若是固守成规,衰落就是必然的。”

说到这里,杨廷枢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当然杨廷枢的思维,也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发生改变,他需要一段时间的思索,和郑勋睿之间能够达到情同手足,是因为志趣相投,可是不是真的能够做到志同道合,那就真的说不清楚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