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徐州(1 / 2)

明末传奇 风中的失落 1671 字 8个月前

<font color=red>笔趣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一路上的奔袭,全部都是杨贺做出安排,从苏州到常州,两百里地,用了一天的时间,累的杨彝和顾梦麟几乎说不出话来,从常州到镇江,一百二十里,三个时辰赶到,至于从镇江到扬州,七十多里地,一个时辰左右就到了,最为辛苦的还是扬州到淮安,三百里地,也是一天的时间赶到。

郑勋睿一时间不知道如何的决断,陷入到苦思之中。

大家的心情都不是很好,白天看见的一幕幕,是不可能忘记的。

申时三刻,众人就停止赶路,找到了一处距离官道很近的村镇歇息了。

遇见好的徒弟,师父都是高兴的,以至于杨贺后来将主要的精力,都转移到郑锦宏的身上去了,倒是很少关注杨廷枢和郑勋睿了。

敏锐的杨廷枢从中看出了端倪,暗自佩服郑勋睿的判断,渐渐的对杨彝也流于形势上面的应付了,觉得杨彝此次跟随游历,居然是带有目的的,那就很无趣了。

顾梦麟表现淡定很多,他一路上仔细观察郑勋睿,很少说话,从来不展现什么学识上的东西,相反对于郑勋睿提出来的一些民生方面的问题,是倾尽所能予以答复,从这些交谈之中,顾梦麟感觉到了,郑勋睿的心思恐怕真的没有在学识和诗词上面,人家一路上关心的大都是柴米油盐的事情,甚至在常州、镇江、扬州和淮南府城,也是多次询问这方面事情。

“清扬,你说这徐州为什么会出现流民啊,还是从山东和河南等地过来的,我好像没有听说两地出现什么战事啊。”

造成的创伤,想要在短时间之内恢复,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郑锦宏的素养也在迅速提升,杨贺有意多郑锦宏进行了一些训练,譬如说在观察周遭的形势、行军途中应该要有一些什么准备,以及抵达目的地之后,首要的是观察地形等等,郑锦宏的接受能力很强,就连杨贺都感觉到吃惊,他本来以为郑锦宏跟随在郑勋睿的身边,虽说是下人的身份,但还是没有吃过什么苦的,训练之后才知道,很多时候郑锦宏的吃苦能力,甚至要超过他了。

时间尚早,吃过晚饭之后,郑勋睿没有选择外出散步,毕竟这里到处都可能存在危险,若是出去散步被他人盯住了,那就麻烦了,杨贺是非常细心的,所有的骏马都是藏在院子里的,目的就是不要让更多的人发现。乡下不可能有马棚,骏马也只能够忍耐。

杨彝一路上的表现,证实了郑勋睿的猜想,很多的时间,杨彝说到的都是东林书院的事情,提到了已经故去的东林书院创始人顾宪成,推崇顾宪成所做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崇祯二年底,陕西农民大起义,已经开始影响到山西与河南等地,至于说山东等地,早就遭受过后金小规模骑兵的肆掠。

“淮斗兄,你问住我了,我也不知道啊,可这流民实实在在是出现了,总不至于说这些农户自愿抛弃家园吧,若不是没有活路了,谁愿意离开家园啊。”

杨廷枢和郑勋睿一个房间,杨彝和顾梦麟一个房间,杨贺、郑锦宏和杨忠三人一个方面,村镇没有那么好的条件,他们投宿的这户人家,是当地的里正,看见众人仪表不凡,得知都是有功名的读书人,才连忙腾出来三间屋子,供所有人住宿的。

郑勋睿一路上都是应付了事,毕竟大家在一起游历,不可能将关系闹得很僵,再说顾宪成所作的这副对联,寓意还是很不错的,要求读书人参与到国家大事之中,时时刻刻考虑国家兴亡的大事情,这也是应该的。

离开苏州,沿途的常州、镇江、扬州和淮安等地,基本都是带有江南的氛围,大都是小桥流水的委婉,这些地方普遍算是富庶的,特别是扬州,曾有歇后语: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说明了扬州的富庶,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面比较,扬州甚至隐隐强于苏州。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