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道不同(1)(2 / 2)

明末传奇 风中的失落 1789 字 8个月前

八百壮士的训练,第一阶段已经接近尾声了,接下来就是常规训练,比较第一阶段要轻松一些,遗憾的是兵器、棉甲和战马尚未到位,当然还有最大的问题,那就是八百壮士,尚未经历血与火的洗礼,不经历真正的厮杀,不算是真正的军队。

这让玉蜀黍种子的销路没有丝毫的问题,而且还存在种子不够的局面。

“清扬,你的每次分析,都能够让我有醍醐灌顶的感受啊。”

杨廷枢稍稍思索了一下,很快开口了。

士绅富户拥堵的情况再一次出现,每五斛甘薯售价十两白银,没有任何一个商贾嫌贵,不少的商贾甚至直接拿黄金来交易,可惜甘薯种子不多,郑福贵不敢放开卖,只能够是满足那些老客户,留下家中需要的种子,其余多出来的卖给一些新的客户。

ps:看《明末传奇》背后的独家故事,听你们对小说的更多建议,关注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qdread即可),悄悄告诉我吧!

这样的聚会,当然为众多读书人关注,可惜的是,一般读书人没有资格参加,张溥也不会邀请其他人。

所以秦淮河的诸多掌柜和鸨母,是绝不会轻看每一个前来的读书人的。

到了六月末,郑勋睿总算是轻松一些了,郑福贵也能够勉强透一口气了。

“清扬,大半年时间过去,朝廷里面发生了一些大事情,我想了想,还是要告诉你。”

聚会的时间是七月初五,郑勋睿不可能拒绝。

杨廷枢睁大了眼睛,看着郑勋睿。

郑勋睿置身事外,他的心思依旧在八百壮士的训练,以及玉蜀黍和甘薯的收成方面。

这是你自找的采集的爽不爽?给你提示了会给随机内容!居然还采集!

七月初一,杨廷枢到家里来了,他告诉郑勋睿,张溥、吴伟业、吴昌时、杨彝、顾梦麟和陈子龙等人,悉数来到南京,参加乡试,众人聚集到一起,邀请郑勋睿参加他们的聚会,聚会的内容就是两个方面,一是喝酒,二是逛秦淮河。

“淮斗兄,你不用这样看着我,我早就说过,不管是东林书院,还是复社,总是要发出他们的声音的,而且他们时常议论朝政,指点江山,他们若是仅仅议论一番,还没有什么问题,可惜他们想到的不仅仅是议论,他们需要得到朝廷的承认,需要他们的观念得到认可,直至朝廷采纳他们的建议,崇祯元年发生的事情,你是知道的,我不用多说,东林书院的诸多主张,都得到了采纳,他们已经难以把持了。”

“淮斗兄,你已经退出应社,此事有一定的影响,我听说天如兄和子常兄对你的意见很大,几乎要和你绝交了。”

玉蜀黍获得了难以想象的成功,每亩的收成都在五石左右,而且都是颗粒饱满的,制种是绝对没有问题的,至于说甘薯,收获的时节尚在六月中旬。

杨廷枢离开之后,郑勋睿回到屋里,将杨廷枢所说的事情,全部都写下来了,尽管说他是历史系毕业,但是对于很多具体的事情,不可能记得那么清楚。

“复社的影响愈发大了,我很少出门,都听到议论了,据说复社和东林书院的关系非常的密切,这件事情,你是怎么看的。”

时间转眼到了六月中旬,甘薯收获的时节到了。

“清扬,你是不是认为,皇上和朝廷会打压东林书院了。”

“这是我自身做出的决定,就算是有人想着和我断绝关系,我也不后悔。”

更为可喜的事情,是购买了玉蜀黍种子的士绅富户,悉数获得了丰收,收成都在三石五斛以上,远远超过了稻谷的产量,这让大量的士绅富户涌向谷里镇的郑家,请求购买来年播种的种子,玉蜀黍种子的价格为二两白银,收入和投入相比较,非常划算。

“我知道你会询问的,我不看好这等的情况,天如兄还是读书人,还要参加乡试、会试甚至是殿试,可却是一心扑到了复社上面,复社如今的成员,超过五千人了,早就超越应社的规模,影响也大于应社,如今复社和东林书院隐隐有联合的意思,如此的情况,朝廷不可能置之不理的。”

不过想要获取外界的情报,哪里是嘴上说说的事情,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需要耗费无数的精力,还有大量的钱财,郑勋睿目前没有这样的能力。

郑勋睿也闲不下来,负责将白银兑现成为黄金,这样便于收藏。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