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鹿鸣宴(2 / 2)

明末传奇 风中的失落 1727 字 8个月前

还有一关,那就是应天府尹刘宗周,四十五岁的刘宗周正当年,对时局也有深刻的认识,还有最为要害的一点,刘宗周是东林党人,这是郑勋睿最为忌讳的身份。

这是你自找的采集的爽不爽?给你提示了会给随机内容!居然还采集!

郑勋睿非常清楚这一点,但是值得庆幸的是,他的老师是董其昌,这是一个对政治不感兴趣的老头子,年纪也够大了,七十五岁,恐怕皇上钦点董其昌为南直隶主考官,也是想到了这方面的原因,至于说副主考魏呈润,郑勋睿只会礼节性的拜见。

九月初二,卯时二刻,郑勋睿来到了应天府衙的外面。

鹿鸣宴结束,众多的新科举人和内帘官一同离开府衙,留在府衙的只有魏呈润了,他是住在官驿的,官驿就在府衙之内,所以他不会离开,不过鹿鸣宴结束之后,最多两三日的时间,他也要回到京城去了。

“清扬,老夫不要你的束蓨,也不要你行什么拜师礼,老夫专门写了一副字送给你,老夫从来没有主动送人字画,就算是有人来求老夫,老夫也轻易不会答应的。”

“那是当然了。”

两人下马之后,一同进入府衙。

“你在江宁县县试的文章,应天府府试的文章,老夫都看过了,老夫也没有想到,你小小年纪,能够写出如此老道的文章,要是真的知道你的年纪,这南直隶解元老夫倒是要另外考虑了,不过你今日鹿鸣宴的表现,非常不错,老夫很是欣慰。”

“老夫看不惯什么拜师礼,尚未进入到朝廷之中,就和官员之间有了太多的接触,将朝廷置身于何处,将皇上置身于何处。。。”

“老夫不希望你进入朝廷之后,一心为了自身之名利,老夫也不希望你明哲保身,这不是你该做的事情,至于该如何做,老夫不会说,他日殿试之后,皇上自会教诲。”

整个鹿鸣宴的过程之中,郑勋睿一直都很平静,好像是一个看客,跟着他冷静的还有杨廷枢,表现一点都不张狂。

其一是董其昌没有自称本官,而是自称老夫,那就是视郑勋睿为晚辈,董其昌这样的年纪,做长辈绝对没有问题,只是长辈和晚辈之间的关系,是很亲密的。

朝廷之中出现的东林党、浙党等等,说到底就是利用这种拜师宴的方式凝聚起来的,东林书院、复社和应社等等,基本是读书人聚集的地方,这些读书人还没有进入到朝廷之中,造成的影响不可能太大,想要完全结党,也不是很现实,可是参加鹿鸣宴的举人,绝大部分都是成为朝中官员的,这样的情况之下结党,就容易了。

“皇上登基之后,励精图治,一改往日之颓势,令朝廷大振,无奈天不假人,外有后金鞑子的侵袭,内有农民造反,兼之灾祸连连,皇上也是殚精竭虑,如此情况之下,更需要朝着文武大臣齐心协力,可惜这等局面,一直都没有出现。”

“清扬,我一直都想着去找你的,估计你昨日在家里的事情很多,昨日我也是应酬很多。”

鹿鸣宴是刘宗周主持,也是在应天府衙举行,所以郑勋睿必须要过刘宗周这一关。

鹿鸣宴就是拜师宴,明朝的鹿鸣宴,已经显得格外重要了,在鹿鸣宴上面,举人是要拜见主考官的,表示成为主考官的学生,从此之后,政治命运基本就和老师绑在一起了,就算是举人想着模糊过去,老师也会提醒的。

这里面的奥妙,谁都明白,董其昌是南京礼部尚书,退居二线,尽管说名气很大,而且年纪也很大了,不关心政治,跟着这样的老师,不可能有太大的出息,刘宗周就不一样了,顺天府尹,正值壮年,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进入朝廷,甚至是进入内阁,有这样的老师,前途方面是能够得到很大帮助的。

郑勋睿险些没有反应过来,鹿鸣宴就是谢师宴,不过宴会上面,不可能公开拜见老师,行师生礼,鹿鸣宴结束之后,才会拜见恩师,那样师生关系就彻底明确了。

陆续有中举的举人来到应天府衙,郑勋睿和杨廷枢之间的交谈,自然引起了他人的注意。

归根结底,董其昌是真正赏识他的。

走出府衙,礼房典吏来到郑勋睿的身边,低声开口了。

走在最前面的是解元和亚元。

鹿鸣宴在后花园举行,这里是府尹大人居住的地方,常人根本不能够进入,,也就是新科举人有这样的资格,参加鹿鸣宴的还有乡试的内帘官,他们也是最为主要的客人。

离开董其昌的府邸之后,郑勋睿内心证实了一个猜想,董其昌说这番话,其实是代表皇上的,也就是说,皇上对朝中的朋党之争,是深恶痛绝的,对东林党也不会特别感冒。

“你才华出众,宠辱不惊,更为难得的是如此小的年纪,竟然有着含而不露的气质,老夫阅人无数,第一次见到,难免吃惊,老夫知道你是荥阳郑氏子弟,不过这名门望族,延续千年之后,也在慢慢衰败了,你能够遵循家训,克己复礼,不以局势之变化而变化,固守家族优异的一面,很少见了。”

新科举人到齐之后,鹿鸣宴很快开始,郑勋睿有一项殊荣,那就是和主考官董其昌一起念《诗经》中的《鹿鸣》篇,其余新科举人在两人的带动之下,也跟着大声念,也正是因为这个仪式,宴会被称作鹿鸣宴。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