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了皇上御批的假期,三人不用马上到翰林院点卯当值,不过他们也清楚,首先还是要到翰林院去的,至少需要去报道,将吏部的敕书送达翰林院,如此就表示他们已经是翰林院的官员了。
离开了紫禁城之后,其余的进士纷纷散去了,郑勋睿、陈于泰和杨廷枢三人,朝着翰林院的方向走去,地方他们早就知道了,成为殿试一甲的时候,他们就留意了翰林院的地方。
“郑爱卿,朕上次询问你的事情,可否记得。”
“敕封郑勋睿为翰林院修撰。”
仪式就是如此的简单,没有什么奉天承运,更没有什么皇帝诏曰之类的,三句话解决了一切的问题,这是郑勋睿希望看到的情况,说那么多没有用的废话,实在没有必要。
皇上的声音传来的时候,最先起身的还是郑勋睿,动作麻利,不过这个时候动作麻利,可不是什么坏事情,表现出来了年轻活力和精干,须知朝廷之中,年纪大的官员遍地都是,年轻的官员数量不多。
这是你自找的采集的爽不爽?给你提示了会给随机内容!居然还采集!
三月二十一日,所有新科进士来到吏部,接下来就是授官仪式,授官仪式结束之后,历时三年的科举考试,所有的仪式全部都结束。
郑勋睿等人刚刚起身,还没有来得及做其他的动作,皇上的声音再次响起。
黄汝良也知道皇上的旨意,刚刚皇上在乾清宫宣布了旨意之后,马上就有太监前来宣旨了,所以他清楚三人只是点卯,表示已经是翰林院的官员。
当然二甲进士授官也是很快的,多半被授予翰林庶吉士,时间最多推迟四到五日的时间,三甲的进士,就要看自己的本事了,若是能够很好的结交到恩师,也有可能成为翰林院庶吉士,或者是留在京城,进入六部、都察院等地方,成为八品的官员,关系不好的,多半都是外派,到地方去,那就要等候吏部授官,这个时间说不准,或许一个月左右。
这就是看上去很长的假期,落到实处根本没有多少。
“宣新科进士郑勋睿、陈于泰、杨廷枢觐见。。。”
黄汝良的表现还是很低调的,对于三人都是夸奖了一番,特别是说到郑勋睿的时候,认为其三元及第,很不简单。
三人一路寒暄,朝着翰林院而去,不过说的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话语。
既然已经点卯,那么翰林院就要呈奏相关俸禄的事宜,郑勋睿是从六品的翰林修撰,每月俸禄八两白银,外加一部分的禄米,陈于泰和杨廷枢都是正七品的翰林编修,每月俸禄五两白银,外加禄米,当然京官的收入绝不仅仅是俸禄,若是依靠这点俸禄过日子,估计是穷死,他们自然有其他方面的收入,足以维持体面的生活。
乾清宫之内,只剩下了内阁大臣。
进入到乾清宫,三人尚未来得及看见坐在御辇之上的皇上,就只能够老老实实的跪下了。
所有人都在乾清宫外面等候,此时早朝已经结束了。
点翰林是非常尊贵的,翰林院负责制诰文字、簒修国史和译写文字,表面看起来没有什么特别重要的职责,而且翰林院的官员品阶都是较低的,身份最为尊贵的翰林学士,也不过是正五品的官阶,可谁都知道,内阁大臣几乎都是翰林院出来的,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以及侍读和侍讲等翰林官员,很容易见到皇上,皇上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也会找到这些人询问,朝廷的惯例,也是从翰林院之中提拔重要的大臣,譬如说礼部尚书、左右侍郎以及都察院都御史等等。
听到声音的郑勋睿等三人,诸多进士的注视之下,连忙朝着乾清宫走去,这个时候,已经没有官员带着他们,毕竟情况不一样,应该是他们自己决定礼仪的时候了。
翰林还有一点特别引人注目的地方,那就是翰林官职是清贵之选,殿试一甲和二甲的进士才能够进入,若是得到进入文渊阁参与机密大事,则更是贵极人臣,这样的翰林能够熬上一段时间,是内阁大臣的不二人选。
这一千人的护院,是郑勋睿的老底子,绝不能够出现任何意外的,否则他今后的步伐,就无法迈开,更不要说其他的事情了。
杨廷枢离开之后,郑勋睿陷入到沉思之中。
郑勋睿微微有些感动,想不到皇上想的如此的细致,不过隐隐间,他觉得没有这么简单,其实殿试结束之后,回到家乡去就是所谓的衣锦还乡,一般不需要皇上亲自开口,吏部都会办理好的,给与进士一定的假期,一般都是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一旦假期结束,进士就算是卖给帝王家了,几乎没有时间回家,除非是被罢免了官职。
“敕封杨廷枢为翰林院编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