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red>笔趣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稍稍思索之后,郑勋睿上了马车,径直朝着周延儒的府邸而去。
温体仁揭发的是殿试榜眼陈于泰,说陈于泰的文章太差,因为是周延儒的姻亲,暗中贿赂,故而得到周延儒的照顾,成为了殿试的榜眼,陈于泰和周延儒马上反驳,否定所有的指控,让皇上糊涂了,最终将这件事情压下来了。
之后周延儒和温体仁之间的斗争愈发的公开和猛烈。
“县试、府试、乡试的文章,我都看过了,写的的确是不错的,我有些奇怪,你如此年轻,居然能够结合民间之实际情况,提出来诸多的论述,这很是少见啊,我见过很多读书人,依旧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你和他们完全不一样。”
半个时辰过去,就在郑勋睿感觉到后悔的时候,府门口出来了一名下人,找打他之后,带着他径直进入到府邸之中去。
来到温府,郑勋睿很快就见到了温体仁。
前去拜访魏呈润很是方便,去了之后就见到了,说起来魏呈润并非是郑勋睿真正的恩师,南直隶乡试的主考官是董其昌,故而魏呈润对郑勋睿的来访,感觉到很是吃惊,郑勋睿送上了礼物之后,和魏呈润聊了一会天,说话很是客气,这让魏呈润很是感动,对郑勋睿也是刮目相看了,要知道人家是状元的身份,已经被敕封为翰林修撰,若是把握好,将来的前途是不可限量的,他这个户科给事中是没有办法比较的。
这让他隐隐感觉到了,历史是需要自身去体验的,不管怎么说,历史都是人写出来的,就算是明史也不例外,而很多写明史的人,就是所谓的东林党人,这些人记载历史的时候,将东林书院捧得很高,将张溥等人捧得更高,却无情的贬低皇上,以及朝中当政的文武大臣,似乎历史按照他们的要求来,结局就不会是这样,殊不知真正的历史证明了,东林党恰恰是大明覆灭的罪魁祸首之一。
“学生的父亲为了维持家用,常年在外奔波,从父亲口中,学生知道了不少的事情,之后有过出去游历的经历,也关注到很多方面的事情,不过学生仅仅是从表面上看到,虽是说了那么多,实际做起来,还不敢说能行。”
至于说最终若是爆发了争斗,只要郑勋睿有了足够的实力,他相信是可以应对的。
崇祯四年三月底,殿试刚刚结束,温体仁一派揭露了吏部尚书王永光参与锦衣卫卖官鬻爵,王永光是周延儒一派的中坚力量,结果这道奏折被皇上采纳,王永光被罢免官职,温体仁的同乡左都御史闵洪学出任吏部尚书。
郑勋睿当然不会说有困难的话语。
“学生感谢恩师的关心。”
他仅仅是中午吃过饭,这个时候已经很饿了,拜访周延儒和温体仁,人家是不可能留他吃饭的,而且他也没有打算在这些地方吃饭。
。。。
杨廷枢的脸上带着会心的微笑,看样子一天时间的收获是不错的,这也难怪,杨廷枢在京城本来就有一些关系,加上爷爷杨成是南京兵部尚书,肯定是要创造一些好的条件的。
温体仁已经是五十九岁的老人了,脸上带着笑容,看不出有什么架子,在郑勋睿的印象里面,温体仁同样是被归结为奸臣,但不管是谁,对温体仁的清廉是认可的,甚至有人总结温体仁是清官,当然不是说清官就不参与到权力的斗争之中去了,只要是身在官场的人,或者说想做出一番事业的人,就必然要面对官场上的斗争,若是一味的回避,那就什么事情都不要想着做,浑浑噩噩的混日子。
想到这里,郑勋睿突然明白了一些事情。
离开周府的时候,郑勋睿突然想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他与东林书院、复社和应社之间的关系,应该说是不好的,但自己至少没有去主动冒犯,而是遭遇了对方的供给。
来到厢房的时候,周延儒正在轻轻揉着头,大概是每日需要处理的事情很多,休沐之后,拜访的客人也太多,难以得到真正的休息。
从温府出来,天已经黑了。
这究竟是好事情还是不好的事情,郑勋睿说不清楚,但他隐隐感觉到,或许明史对周延儒和温体仁的记载和评价,有失偏颇的地方,自己若是完全按照历史的记载去判断很多的事情,肯定会出现重大的失误,看样子日后需要注意了,尽管自己拥有金手指,但金手指也有瑕疵,而且能够用到的范围是有限的,自身达到一定的高度之后,就要完全发挥自身的能力了。
周延儒没有表现出来特别热情的态度,对着郑勋睿笑了笑,指着前方的椅子,示意郑勋睿坐下说话。
前来温府拜访的人也不少,温体仁能够抽出时间来,专门接待他这样一个新科状元,看来的确是不简单的,说话的过程之中,郑勋睿有些佩服温体仁了,已经是内阁辅臣,朝中的丞相,还能够如此的低姿态,这本来就不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