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定决心(1 / 2)

明末传奇 风中的失落 1681 字 8个月前

<font color=red>笔趣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好了,在老夫的面前,就不要耍什么滑头了,你年纪轻轻,就能够看清楚东林书院、应社和复社存在的问题,这很不简单了,你在乾清宫提出的想法,其实就是对付朝廷党争的好办法,各部门按照自身职责,各司其职,都察院加强督查,皇上居中协调,这就能够部分的解决问题,可惜你还是太年轻了,尽管说提出来这些建议,也难以得到重视啊。”

“太爷的教诲,晚辈记下了,晚辈倒没有想的那么深远。”

或许是受到了郑勋睿言语的刺激,文震孟也不隐瞒了。

“老夫知道你的雄心,可此事难度太大了,你是殿试状元,按理在翰林院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兼任六部亦或都察院之职,最多三年时间,下一次殿试来临之际,也就是你离开翰林院的时候,你若是想着到地方上去,究竟干什么,进入三司不大可能,你的资历太浅,朝廷不会如此的安排,皇上亦不会同意,担任知县,那是屈才,更是不可能,担任知府倒是最好的选择,可惜你太年轻了。”

文震孟听的很认真,眼睛里面不时射出光芒。

“老夫不想你离开京城,放着大好的前途,前日皇上还专门说到你了,你若是到地方上去了,日理万机的皇上,怎么可能还记得你啊。”

“在老夫的面前,你不用说这些,你的心思老夫也是知晓的,孟长有些事情,做的的确是太过了,老夫都有些看法了,要知道老夫和孟长不是一般的关系,此次孟长得到皇上的器重,乃是因为在经筵会上之授课,想来你说的也是有道理的,既然吏部负责考核官吏,那提拔阁臣,也应该要一吏部之考核为准,若是吏部在这中间做了什么手脚,皇上自然要求都察院责罚,如此一环套一环,朝廷里面诸多事情,才能够真正的理顺。”

“阉党倒下了,可朝廷没有安定下来,相反愈发的纷乱复杂了,当初你对东林书院、复社和应社有看法,老夫也不能够理解,如今总算是有些领悟了,以前他们想到的是和阉党斗争,不顾自身之安危,这值得钦佩,可如今他们也变了,在朝廷之中争权夺利,一味坚持自身之主张,看不惯其他的意见,凡是有反对他们的,同样一味的打压,这等的做法,任其发展下去,与阉党有何区别啊。”

“清扬,尽管你只有十七岁,可老夫感觉到,你在乾清宫的表现,就算是一些老成持重的大臣,也比不上你的,老夫想来,你对将来肯定是有打算的,若是可以,不妨说出来听听。”

“翰林院并非是世外桃源,皇上问政的时候,时常要求翰林参与,既然参与其中,那就要提出来意见建议,站在公正的立场上说话,最终很有可能得罪内阁大臣,不说出真正的认识和建议,会让皇上产生想法,偏向于对立双方的任何一方,良心上过不去。”

看见郑勋睿的神色不对,文震孟再次开口了。

郑勋睿脸上出现了笑容,一闪而过。

文震孟说出这些话,让郑勋睿的精神高度集中了。

“太爷如此说了,晚辈也没有什么值得遮掩的地方,姚大人所作所为,晚辈不敢恭维,晚辈曾经与姚大人发生争执,千错万错都是晚辈的错,姚大人认为晚辈不懂礼仪,甚至品行不端,那都可以,晚辈无话可说,但是将文府的事情悉数泄漏出去,明知张溥于晚辈是对头,依然不知道避讳,明知道太爷已经同意晚辈和曼珊之间的亲事,还给曼珊写信,诋毁晚辈的人品,以至于让曼珊产生诸多偏执的想法,甚至于在经筵会上之授课,也不忘强调年龄和资历之重要,认为年轻人普遍浮躁,嘴上说的多,实际行动少,难当大任,这些作为,晚辈就不知道怎么想了,姚大人是长辈,对晚辈有什么看法,或打或骂,当面来就是了,想方设法各方的对付和诋毁,若不是想到姚大人是长辈,晚辈早就直接出手了。”

郑勋睿站起身来,恭恭敬敬给文震孟行礼了。

“不好说啊,老夫说的未必有用,皇上知道你和老夫的关系,岂会不警惕此事。”

“事在人为,只要太爷帮忙举荐,想必皇上会动心的。”

“晚辈觉得太爷多虑了,晚辈不是想到留在京城享福,更不是想着能够进入到六部或者都察院,晚辈想到的到地方上去做事情,京官和地方官的区别,晚辈还是清楚的,就算是三甲的进士,也都想着能够留在京城,哪怕是进入六部做一个八品的提举,也不愿意到下面去担任七品的知县,这其中的差距,谁都清楚,在六部表现好了,或许能够引起尚书大人的注意,甚至是皇上的注意,可是在地方上做事情,累死累活谁知道,责任倒是一大堆,稍微做的不好就遭遇到弹劾,四品的知府,就算是见到了六部五品的郎中,都是毕恭毕敬的,生怕得罪了,晚辈若是想着升官,尽管在京城熬着,肯定是有机会的,晚辈冒险到地方上去,那就说不准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