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red>笔趣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这件事情给朱由检内心留下了巨大的阴影,其实这个时候,袁崇焕的死期已经到了。
“臣谢皇上恩典,臣还有第三个要求。”
不过到了这个时候,郑勋睿也没有办法了,要求必须要提出来,否则按照朝廷的规矩,到延安府去了,被捆住了手脚,就算是有通天的本事,也只能够是眼睁睁看着。
“臣明白,臣之所以提出这些要求,就是想着延安府大治,皇上答应了臣的请求,臣自然也要做出承诺,这和军中的军令状是没有区别的,臣若是做不到,任凭皇上处置,相反,若是臣什么要求都没有,那就是准备到延安府去混日子了,其他的大人能够做到的事情,臣凭什么做不到,臣斗胆了,想必在皇上面前立下军令状的人不多。”
这一段的历史,郑勋睿是非常熟悉的,每次看到的时候都是唏嘘不已的,关键是袁崇焕在朱由检的面前夸下海口,保证五年时间剿灭后金鞑子,可人家后金鞑子都要端掉大明京城了,驻守山海关一带的袁崇焕居然什么都不知道,这是不容饶恕的失误。
郑勋睿退出乾清宫的时候,额头上出了冷汗。
他对皇上不是很了解,所有的理解都是从史料里面得知的,不过对朱由检的评价是很多的,各说各的道理,谁也不能够说服他人,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朱由检是亡国之君。
“臣记得内阁首辅周大人曾经因为锦州军队哗变的时候,提出过自力更生的策略,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臣也是这个想法,尽管延安府遭遇到了灾荒,老百姓活不下去了,这是流寇出现的最大问题,可臣以为,延安府部分官吏罪不可赎,既然发现了灾荒,为何不能够迅速稳定人心,依旧还是征收赋税,这岂不是逼着百姓造反,若是各级的官吏能够尽心尽职,至少能够安抚绝大部分的百姓,让流寇不可能如此的猖獗。”
“郑大人放心就是,我家老爷是内阁徐大人。”
“臣谢皇上隆恩。”
“前面的两个要求,朕可以答应你,不过这第三个要求,朕不能够答应,朕已经免去延绥今岁的赋税,你的要求,无非是想着多两年的时间,这也是银子。”
这是你自找的采集的爽不爽?给你提示了会给随机内容!居然还采集!
“朕知道了,你说第三个要求。”
这一次,皇上思索了好一会,才慢慢开口。
“至于说你的军令状,也不用说那么多,朕想看到的是行动,嘴上说的多没有什么作用,谁都能够在朕的面前做出承诺,可最终有几人能够做到,朕也不是那种薄情寡义的人,大臣有什么没有做好的,就大肆惩罚,让你去陕西,朕仔细想想,也是不错的,今日你的态度,让朕感觉到欣慰,你没有不愿去陕西的想法。”
“臣翰林修撰郑勋睿,拜见皇上。”
“你到陕西,肩负重任,朕希望你自知,朕更希望你做出成绩来。”
皇上终于开口了。
“臣谢皇上恩典,臣的第二个要求,是让臣能够有足够的权力,能够节制延安府所属的州县官吏,若是有鱼肉百姓者,胡乱作为者,臣有临机专断的权力。”
“在下奉命,请郑大人移步,我家老爷有请。”
郑勋睿的心也跳动了一下,他知道有人在皇上面前立过军令状,可惜根本就没有做到,后来还被磔杀了,这个人就是袁崇焕,保证五年之内剿灭后金鞑子的。
“内阁商议,决定让你到山西延安府出任知府,朕想着听听你有什么意见。”
其实他也有些怀疑,朱由检登基的时候,不过十八岁的年纪,心智不可能是那么成熟的,骤然承担这么大的职责,想要找到依靠是很正常的,不过朝中的大臣,偏偏难以依靠,说大话的一大堆,真正做到的寥寥无几,如此的情况之下,朱由检的心里不发生变化,那简直是奇迹了。
“正是,请问阁下是谁,有什么事情吗。”
“第一条,恳请皇上免去延安府三年的赋税,同时让延安府不必承担军需粮草,陕西延安、西安和庆阳三地,乃是流寇最为猖獗的地方,朝廷在这里剿灭流寇,大军必然需要一些粮草,也必定是地方上供给,据臣所知,延安府之所以难以在短时间之内剿灭流寇,盖因地方上连年遭遇灾荒,土地上甚至是颗粒无收,去岁年底,延绥灾荒,朝廷派遣了吴甡大人前去赈灾,据说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惨剧,这等的情形是触目惊心的。”
皇上坐在御辇上面,正在低头看奏折,要说工作狂,非这位崇祯皇上莫属,可惜如此的拼命做事情,最终还是成为了大明的末代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