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八,辰时,大队人马出现在肤施城外,守卫城门的军士,脸都吓白了,赶忙准备关闭城门,好在杨贺快马上前,大声怒斥知府大人上任。
郑勋睿下马,在站定的众人面前开口了。
“呵呵,好的地方,本少爷还不去了,就在这里干,要是不能够让这里的面貌发生改变,本官还不准备离开了。”
洪欣瑜瘪了瘪嘴。
衙役的人数也不是很多,衙役没有俸禄,全靠补贴生活,补贴来自于府衙的收入,衙役的身份是很低的,其中的民壮、库丁等为良民,皂、快、捕、仵、禁卒和门子是贱民,贱民的身份和准罪犯差不多,再说流寇肆掠,一些贱民宁愿去投靠流寇,也不愿意成为捕快。
延安府同知马祝葵,通判孙启萌带领诸多的官吏,急匆匆的赶往城门的方向,一人是万历年间的举人,一个是天启年间的举人,来到这穷山恶水的地方,原来是府衙的经历和知事,八品和九品的官,绝无机会成为同知和通判的,不够连年的饥荒,流寇肆掠,有门路的官员几乎都离开了,其他的进士也不愿意到这里来,两人遂一步步被提拔起来了,不过两人也知道提拔的代价,那就是他们几乎没有机会离开这里了。
九月初七,酉时,七百九十六名护院抵达延长县,重伤的四名护院,留在米脂县养伤。
“下官延安府同知马祝葵。”
连续的灾荒,草都被人吃光了,除开能够看见黄土,不可能看见其他的什么东西了。
后花园只有几棵孤零零的树,看不见花草。
官府和百姓之间完全割裂开来,什么事情都做不好。
申时,杨贺带领五百护院准时回到了米脂县,众人身上的血迹都没有完全干涸。
护院全部都进入府城。
。。。
刚刚来到大堂之后的厢房,郑勋睿就开口吩咐了。
“下官延安府通判孙启萌。”
两人看见前来的队伍,禁不住哆嗦了一下,这股队伍隐隐含着杀气。
郑勋睿注意看了看孙启萌,年纪好像不小了,通判一般都是和锦衣卫有联系的,崇祯年间也不例外,不过这个孙启萌,看起来就是读书人,恐怕还不会被锦衣卫瞧在眼里,加之延安府这样的地方,锦衣卫没有兴趣,皇上也不会很关心。
冲杀几乎不存在,一千流寇很快被剿灭。
新任知府如此之快就到位了,这出乎所有人预料,要知道朝廷的邸报才刚刚送达,更加让诸多官吏意外的是,新任的知府大人,居然是殿试状元、翰林修撰。大家有些糊涂了,是不是这位修撰大人得罪什么人了,放着好好的翰林不做,来到如此穷山恶水的地方,岂不是自找苦吃。
战斗结束,打扫战场的行动也很快,此次带回来的主要是粮食和兵器,战马只有两匹,还是蒙古马。
延长距离肤施县尚有一百二十里地,若是继续行军,抵达肤施县的时候,城门也关了,如此众多的人,守卫城门的军士是不敢开门的,郑勋睿也不愿意夜间进入肤施县,夜间护卫也不好安排食宿的事宜。
郑勋睿之所以如此着急的安排,是因为他们携带了大量的粮草,这些东西必须迅速找到地方放好,至于说黄金白银等,也暂时放在守备衙门,郑勋睿可不敢放在府衙,自己刚刚到这里来,什么都不熟悉,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长时间跟在郑勋睿的身边,洪欣涛等人倒也知道怎么做,他们迅速卸下了行礼,两个人开始铺床等事情,一个人为郑勋睿打来洗漱的水。
延安府诸多的官吏,听闻新任的知府大人前来上任,早就做好准备了。
谁也不知道郑勋睿在想些什么。
马上有兵房的司吏,带着杨贺等人前往府衙的守备衙门。
府城比米脂县城还是要大一些,但规格和江南完全不一样,放眼看去,大部分的颜色都是黄色,土地是黄色的,山坡是黄色的,连带着天都好像是黄色的,空气之中弥漫着黄沙的味道,让人分不清楚天地之间的区别了。
原知府马懋才大人早就离开了,新任的知府大人尚未到来,按照诸多官吏的理解,怕是过年之后才会到位的,这样的鬼地方,谁愿意来的。
很快,洪欣涛快步走过来了。
“好了,诸位都到府衙去接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