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red>笔趣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自己这个时候裁撤守备衙门,道理上和裁撤驿站是一样的,只不过在安抚上面,仔细思索过,一方面是给与这些被裁撤的军士一部分的田地,让他们有耕种的田地,不至于走投无路,另外一方面是给与一部分的补助,能够暂时度过难关。
冬小麦收获的时节,不到一个月时间了,玉蜀黍和甘薯的收获时间,也就是一个多月了,应该说粮食的长势都是不错的,虽说不能够和江宁县比较,但总算是有收获,这就算是很不错了,郑勋睿专门去查看了,根据一些长期种田的老人的预计,冬小麦的亩产大约在一石五斛粮食左右,这样的产量让郑勋睿有些无语,他耗费了极大的心血,冬小麦产量却如此之低,要是在江宁县,产量怕是可以达到三石左右了。
“孙大人,裁撤各地守备衙门,经过了接近半年时间的酝酿,各项的准备事宜,都应该是差不多了,可本官还是有些担心,会不会因为裁撤守备衙门,出现一些意外的情况。”
其实守备衙门早就准备裁撤的,可郑勋睿一直都不敢动,他害怕出现失控的局面。
郑勋睿有些无语,他展现出来能力之后,各级官府做事情倒是不错了,可就是缺乏主动想办法的能力,一切都要依靠他这个知府来操心,当然这也不能够怪下面的官吏,凡是留在延安府的,都是没有背景和靠山的官员,不要说朝廷里面没有什么关系,就算是和巡抚衙门,都没有太多的接触,想着依靠这些人想办法,可能性不大。
因为积蓄了百万立方以上的雪水,延安府各地能够勉强度过春旱,可是消耗是巨大的,老天不下雨,冬小麦、玉蜀黍和甘薯,就需要人工挑水来解决旱情了,这可不是嘴上说着玩的,那么多的土地,依靠着人背和马车运输,去浇灌所有的庄稼,如此的情况之下,想要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只能够是抱住一些庄稼,舍弃一些庄稼。
他想到了李自成,崇祯二年的时候,户科给事中刘懋给皇上上书,说是全国各地的驿站兵员太多,消耗了朝廷大批的钱粮,必须要予以裁撤,结果皇上不假思索的同意了,殊不知那个时候正是灾荒严重的时候,驿站养了很多人,让这些人勉强维持生活,不至于饿死,结果刘懋的一道奏折,断绝了太多人的门路,特别是陕西一地,大量的流民出现,走投无路的他们,纷纷加入到流寇队伍之中,甚至直接成为流寇的首领。
“若是想着能够充足供应,至少需要四千石粮食,方可度过这接近一个月的时间,冬小麦马上就要收割了,前段时间抗击春旱,消耗了太多的粮食,收获季节,粮食的需求量一样也是很大的,这段时间倒是没有那么多的需求,但需要提前做好准备。”
三月,延安府春旱的威力开始显现出来,尽管早有准备,可是春旱的厉害,还是出乎了郑勋睿的预料,他本来以为,经历了连续四年的灾荒,延安府各地的气候条件,至少要稍微好转一些的,可惜他的想法过于美好了,从二月份开始,一滴雨都没有下,一直延续到三月底,这也让他见识了小冰期的厉害,难怪全世界在这段时间之内,都是遭遇到了极大的灾害。
至于说玉蜀黍和甘薯,应该说玉蜀黍的产量一般,能够达到三石左右,就算是阿弥陀佛了,可是甘薯的产量,郑勋睿无法估计了,他发现甘薯的长势非常好,好像比江宁县的长势还要好,难道说陕西适合种植甘薯吗。
劳力的巨大消耗,导致了粮食的大量消耗,到了三月底,府州县都有些捉襟见肘了,劳作的时候,必须要吃饱吃好,否则没有力气,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深知这一点重要性的郑勋睿,绝不会在这个时候吝啬。
“下官以为不会,州县按照府衙的要求,早就做好了准备事宜,月底就是冬小麦收割的季节,这些被裁撤的军士,因为去年参与了播种,能够分到不少的粮食,如此就保证了有粮食吃,此外他们还得到了一定的补助,足够支撑一段时间了。”
郑勋睿倒吸了一口凉气,府衙只有两千石粮食,缺口太大了,粮食这东西可不比其他的东西,衣服不够了,老是穿一件就可以了,一天不吃饭可没有谁能够承受的,所以说粮食是必须准备充足的,可目前正是粮食价格最高的时候,所谓青黄不接的时节,购买一万石粮食,至少需要三万两以上的白银。
孙启萌离开之后,郑勋睿整理了心思,登莱兵变的事情,他无法去干涉,就不要想那么多了,如今最为重要的还是冬小麦收割的事宜,此外就是玉蜀黍和甘薯收割的事宜,若是甘薯的产量大,那么来年就是多种甘薯,少种玉蜀黍,延安府需要大量的粮食,这样才能够维持稳定,逐渐的恢复元气。
郑勋睿真的出现骂娘的情况了,他骂的是老天,真的不想给人活路了。
“马大人,州县是否统计过,在冬小麦收割之前,尚需多少的粮食救济。”
李自成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