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突如其来(1 / 2)

明末传奇 风中的失落 1685 字 8个月前

<font color=red>笔趣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有了粮食,局势稳定的同时,一些外出的人也悄悄的回家来了,不用说有些人也是加入到流寇队伍之中的,不过官府没有追究,只是要求村镇的里正必须要每月禀报人口和户数,便于官府统计。

必须要想办法了,尽管说各地知州和知县,告急的文书少很多,但郑勋睿知道,他遇到了真正的麻烦,而且是**烦,他必须要得到外界的帮助了。

这样的事情是瞒不住的,随着人口慢慢的回来,到了六月底,情况出现了变化。

“这样的做法肯定是不行的,将这些人撵走了,他们还有什么活路,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入到流寇的队伍之中,要知道回到州县的那些人,以前肯定就是流寇,得知家乡的情况出现变化了,马上就回来了,结果有粮食吃,还能够种地,他们自然是安定下来了,不会继续加入到流寇的队伍之中,这对于流寇来说,是巨大的打击,本官早就注意了,延安府出现这样的情况,肯定有不长眼的流寇,想着前来劫掠的,本官要给与冒犯的流寇,毁灭性的打击,让他们不敢进入延安府,也让州县的百姓放心。”

从四月份到六月份,不过两个月的时间,延安府三州十六县,增加的人口多达十万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鄜州增加达到了万人以上,也就是说每月回来的人达到五千人左右了,巡检司严密注意这些人的动向,不过这些人回家之后,有粮食吃,加之地里有蔬菜需要照料,根本不去做什么其他的事情。还有一些人回到村镇之后,开始整理快要垮塌的房子。

说到这里,郑勋睿的神色严肃起来了。

“肤施县增加的人口也不少,不到三个月时间,增加了两万余人,也有部分外地的百姓,开始流落到肤施县了。”

“都是大明的百姓,本官虽是延安府知府,可也是朝廷命官,不可能只管延安府的事宜,老百姓之间,遭遇到什么困难了,大家能够伸手的地方,都要伸手帮助一下,何况是官府,封堵流民的事情,绝对不能够做,谁敢做府衙追究谁的责任。”

延安府本地人已经增加到六十万人,翻了一倍,外地涌入的流民总人数达到了二十万人,总人数已经得到了八十万人。

连续几天的时间,郑勋睿将自己关在府衙的厢房,苦苦的思索办法,这办法岂是随便能够想到的,他开始真正的着急了,要是不能够想到很好的办法,真的出现大规模的骚乱,延安府各地马上就要陷入到水深火热之中,恐怕一颗炸弹要再次爆炸,让整个的陕西,乃至于山西河南等地,都受到巨大的影响。

延安府各地,慢慢开始出现了生气。

郑勋睿刚刚到延安府的时候,担心人太少了,现在开始担心人太多了,主要是情况不一样了,若是等到一年两年之后,延安府也许是能够承受的,可现在的确难以承受了,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到了春节的时候,官府就要开始讨饭了。

“大人,各地都在告急了,近两日的情况统计,各地进入到延安府的百姓和流民,人数达到了十万人之众,原来是延安府的人,回来的人数也在增多,如此下去,各地难以承受,州县的存粮根本无法维持,昨日收到州县的表格,统计延安府本地人已经增至四十七万人,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增加了十七万人,而且还有增加的趋势,加上外地涌入的百姓,人数接近六十万人了,这是万万承受不住的。”

不管怎么说,延安府已经尽力了,而且回来的三十万人,让流寇的数量锐减,流寇不得不在山西各地招募流民,这等于是延安府为大明的稳定做出的巨大贡献,朝廷尽管察觉不到,可这都是实实在在的功劳。

马祝葵、孙启萌,以及肤施县知县刘世杰等人,愁眉苦脸,看着郑勋睿。

各地已经开始想办法,一些地方和商贾联系之后,大量的卖出蔬菜,官府从中收取一定的银两,购买粮食,来救济流民,目前勉强还能够维持,百姓帮扶的能力有限,关键是回到家里的人增加了,消耗也增加了,几乎每家百姓都有人回来了,粮食要计划着吃,否则也是不够的,百姓不可能拿出来粮食救济流民,还是需要依靠各级的官府。

时间到了六月。

到了七月份,就连郑勋睿都开始感觉到害怕了。

郑勋睿可以预料,随着消息的传播,到春节的时候,延安府各地的人口总数,可能会超过百万,要是不能够很好的维持,那就可能全面的崩溃,出现那样的局面,他就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本官也没有想到这等的情况,宁州、合水、三水、铜川、白水、澄城、郃阳、韩城,以至于山西保德、兴县、临县、永宁、石楼、大宁、吉州、乡宁、河津等地的百姓,也进入到延安府各地,这的确是很大的负担啊,仅仅一个延安府,根本无法承受。”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