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内阁震动(1 / 2)

明末传奇 风中的失落 1709 字 8个月前

<font color=red>笔趣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看样子你早就想过这些问题了,我也想过,保持中立是最好的态度,可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就难了,万般无奈的情况之下,还是以保全自身为重。”

因为内阁次辅徐光启病重不能够理事,故而温体仁成为了实际上的内阁次辅,分管兵部、礼部以及工部,权力已经很大了,温体仁与周延儒之间的争斗,崇祯四年就开始了,登莱之战发生后,温体仁再次弹劾周延儒,原因是用人不当,因为登莱巡抚孙元化是周延儒举荐的,其实这有些牵强,孙元化是徐光启的学生,满朝文武都知道,虽说是周延儒推荐的孙元化,但是于徐光启有着直接的原因。

“淮斗兄,这么长时间过去,你我都没有聚一聚啊。”

周延儒有能力,能够处理这些事情,可是他也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会喜欢收受钱财,这方面温体仁是做的非常好的,从来不收取银子,所以这也让周延儒在用人的时候,出现了一些问题,要知道大明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周延儒就是拼尽老力,有些事情也是无法阻止的,可惜这些事情产生的后遗症,需要他来处理。

“这没有问题,不过我有两个问题请教,你一定要说实话。”

这是你自找的采集的爽不爽?给你提示了会给随机内容!居然还采集!

郑勋睿笑了笑,转入到正题方面了。

“我也不说恭维话,我所做的一切,都是跟你学习的。”

“知道了,第二个问题,朝中的党争很是激烈,我如何避免陷入其中。”

事情的转折,出现在三月。

历史上对周延儒和温体仁两人的评价,都是很不好的,将他们视作奸臣,祸国殃民,这一切,远在延绥的郑勋睿没有特别的感受,但是朝廷之中的党争,他是有着深切体会的,因为他这个想着旁观的人,都遭遇到算计了。

周延儒辞职,内阁次辅徐光启抱病,不可能出任内阁首辅,于是首辅一职,自然落到了温体仁的身上。

从这个时候开始,内阁的力量出现了倾斜,周延儒已经不能够完全掌控内阁了,内阁之中,文震孟是真正的中间派,徐光启抱病,其余的几人,大都是和温体仁关系紧密的。

“这些都是应该做的事情,你到延安府一年时间了,做的很是不错,我这话可不是恭维的意思,也不是什么赞誉,实实在在,你知道我的脾气,从不爱说恭维话。”

用人不当是很严重的罪名,可皇上知道其中的缘由,没有追究周延儒的责任,而是将孙元化斩首弃市,了解了登莱之战的责任,温体仁倒是不着急,而是不断的弹劾周延儒的党羽,导致这些人纷纷被追究责任,或者是罢官,或者是贬斥到地方去。

崇祯四年就开始的这场争斗,延续到六年的六月,三个年头,终于以温体仁的获胜告终。

其实到了这个时候,周延儒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他感觉到了危险,那是温体仁步步逼近的危险,不过一直到这个时候,皇上还是信任他的。

“这个问题,我无法回答,如何做还是要看你的想法,有些事情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除非你辞官归里,记得当年在苏州的时候,我们齐心协力,后来在秦淮河,我们与张溥、杨彝等人割袍断义,那个时候,其实我们已经陷入到党争之中了,只是没有察觉,进入到朝廷之中,局势要复杂很多了,割袍断义这样的事情是不能够做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逞一时之气害人害己,这样的选择看上去很是愚蠢,可究竟该如何做,我真的不知道。”

接着就是朝廷之中依附周延儒的一些官员,当初支持周延儒的,主要还是东林党人,这个时候他们遭遇到预料不到的打击,支持温体仁的浙党,开始扬眉吐气,当然这样的情况,不会特别的明显,温体仁非常聪明,知道皇上痛恨党争,所以不会明显表露出来。

周延儒也不是没有反击,可惜朝廷之中的事情太多了,他几乎是忙不过来,各地的灾荒需要处理,流寇肆掠也需要处理,朝廷没有那么多的银子,特别是登莱兵变,虽说二月已经完全镇压下去了,可是造成的损失是惨重的,可以说是朝廷无法承受的。

周延儒也感觉到了,他很清楚,自己继续留在内阁首辅的位置上面,恐怕迟早一天是被投入到大牢之中,所以在六月的时候,主动以生病为由,辞去内阁首辅之职,回家去养病。

“我知道,你好自为之,我还需要得到你的大力支持。”

杨廷枢的脸上露出震惊的神情,这是他万万想不到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