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red>笔趣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迅速壮大的流寇,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段。
朝廷没有承担郑家军的军饷,没有拨付过一两银子,就连榆林边军的军饷,也是一拖再拖,此次后金鞑子入侵宣府和大同,兵部才紧急拨付了一部分的白银,要求榆林一定要做好防御,这些拨付下来的银两,数量太少,连刘泽清都有些看不上。
“北方多灾,北直隶也不能够避免,那么我们就剩下一种可能,那就是从河南的方向杀开一条血路,连通南直隶,如此商贾得以运送货物,延绥各地的平稳就可以长时间的持续下去,当然,从河南杀出一条血路,就必定要平定西安府周边的流寇。”
李自成、罗汝才和张献忠等人,在汉南等地活动,面对朝廷几路大军的围剿,毫不畏惧,甚至多次打败朝廷大军,湖广副总兵杨正芳和参将张士达战死,说明流寇的力量上了一个台阶,比以前更加的强悍,老回回从四川进入湖广,接着进入了河南,在陈州一带活动,其余的革里眼、左金王、改世王、射塌天、横天王、混十万、过天星、九条龙、顺天王等大大小小的流寇,分别在山西、河南、湖广等地活动,这就导致整个的陕西,都陷入到包围之中,南方到陕西的商道,几乎被彻底掐死。
“最后看东面,山西的平阳府和太原府,去岁的大旱,山西比陕西的状况还要糟糕,百姓流离失所,沦落为流民,而且还遭遇到大军的围剿,这导致绝大部分的流民都投入到流寇的队伍之中,在山西一带活动的九条龙、顺天王等人,实力也集聚的膨胀。”
这一切都是因为流寇。
“这段时间,结合各地的战报,以及朝廷的邸报,我分析了很久,榆林边军必须要行动起来,主动打破这样的桎梏,才有可能真正的稳定下来,否则不用多长的时间,也许一年,也许两年,就会出现大规模的骚乱。”
“徐先生,你不用担心,我可以断定,朝廷此次一定会改变主意的,不过希望他们能够清醒,让榆林边军能够自行决定征伐的计划,若是兵部详细规划一切的行动,那他们就不配留在京城,不配在兵部做事情了。”
“大人,属下担心,兵部的敕书,会要求榆林边军继续固守,毕竟边镇的军士,很少抽调出去的。”
冬小麦已经播种下去,今年下了很多场雨,不存在干旱的问题了,但开年之后的玉蜀黍和甘薯的种子,如何的运送过来,却成为了最大的问题。
“奏折已经呈奏到兵部和内阁,想必很短的时间之内,就会有消息的,至于说朝廷如何的部署安排,我不知道,但榆林边军,肯定不会继续窝在这里了。”
“刘总兵,你麾下的军士已经有四万五千人,从即日起调整兵力的部署位置,留下三万人固守榆林边镇,其余一万五千军士,做好出征的准备。”
延绥各地成为了陕西的一块屏障,但也成为了孤舟,通往这里的经商道路,几乎都是危险重重了,商贾已经不敢继续大规模的运送粮食。
“这就是延绥各地面临的实际情况。”
“延绥各地已经快要陷入到绝境之中,或许我这么说,诸位都觉得不服气,北方很多地方都是流寇肆掠,亦或是后金鞑子的骚扰,唯有延绥各地处于平稳之中,百姓尚能够安居乐业,此等的情形,与陷入绝境是万万不能够比较的,可惜这样的情形,到底能够持续多长的时间,我不敢保证。”
巡抚衙门,厢房。
“后金鞑子征伐察哈尔部落,如今察哈尔部落已经归降,这让大同、宣府等地,直接处于危险之中,兵部会不会考虑到这些地方的危险,让榆林边军直接进入大同,或者是宣府驻守,属下有些担心出现此等的情况。”
商贾做生意赚钱,但他们更加在乎性命,若是被流寇撞见,他们保不住任何的货物,甚至可能被直接斩杀。
要保持地方上的稳定,必须有钱粮,为了能够筹集到足够多的粮食,郑勋睿可谓是殚精竭虑,想尽一切的办法,这样的局面不能持续太长的时间,否则他也吃不消。
“我与徐先生商议过了,决定给兵部和内阁写去奏折,分析目前的局势,让榆林边军杀出去,杀开一条血路。”
郑家军的训练,时时刻刻都没有放松,但消耗也是巨大的,每月需要至少四万两的白银,一年下来就是五十万两的白银,当初缴获的高迎祥的白银,基本消耗的差不多了,还要郑勋睿依托延绥巡抚的身份,能够和蒙古部落进行交易,从中赚取到黄金白银。
郑家军上一次的战斗,还是崇祯五年底和六年初,那一次的战斗斩杀了闯王高迎祥,让郑家军的威名大振,也正是因为那一次的战斗,郑勋睿的父母和二娘进入了京城,成为了人质,如今已经是七年十一月了,接近两年的时间过去,郑家军一直都是在训练,没有参与到任何的战斗之中,郑家军的总人数已经达到一万五千人,编为了十七个营,其中十二个骑兵营,两个神机营,一个亲兵营,一个斥候营,一个执法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