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车箱峡之战,流寇已经出现了质的变化,其精锐部队经过了很多的磨砺,战斗力不一般,若还是按照以前的观念去对待,肯定是要吃亏的。
“洪大人的命令,诸位都知道了,实话实说,看见这个命令之后,我是非常担忧的,围剿流寇的时间的确是宝贵的,可正是因为时间宝贵,在大军展开行动之前,必须要做好完备的部署,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个时候需要冷静,越是着急,越是手足无措,越是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比较荥阳和郑州两个地方,郑州当然是最好的选择,可郑州防备严密,流寇想要拿下郑州城池,需要付出惨重的代价,这恐怕不是他们希望看见的场景,故而他们最好的选择,就是拿下荥阳,在这里实现大联合。”
“马上就是春节了,这个春节,诸多的将士恐怕是在行军和厮杀之中度过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军人的职责就是保家卫国,诸位回去之后,和家人报平安,准备出发。”
可惜朝廷的敕书没到,邸报倒是来了,洪承畴统领剿灭流寇的事宜,而且皇上赐予了其尚方宝剑,可以便宜行事。
郑勋睿说出来这个理由,让所有人感觉到震惊,如果这一次是流寇的第二次大联合,那么造成的后果,是难以想象的,以前流寇各自为战,力量不是很强大,可一旦联合起来,朝廷也只能够调集更多的大军予以围剿,任何一路的大军,都难以单独应对。
流寇如此大规模的行动,震动了朝廷,皇上紧急下旨,调太子太保、兵部尚书、五省总督洪承畴出关,统领陕西、山西、河南、湖广、四川五省大军,剿灭流寇。
桌上依旧摆着地图,一条很清晰的路线,标注出来了。
“三万大军目前行军的目的地,就是河南荥阳,至于说会不会出现变化,要视具体的情况确定,今日是十二月十七日,大军准备三日,十二月二十出发。”
来信的内容很简单,要求郑勋睿率领两万到三万的大军,迅速朝着河南的方向集结,具体在河南什么地方集中,等候下一步的命令。
“罗汝才等人,经历了车箱峡之战,吸取了经验,他们的战斗力更加的强悍,具备了一定的军事素养,他们如今的力量,和刚开始造反的时候,完全不一样了。”
“流寇这一次齐聚河南,目的就是实现第二次的大联合。”
郑勋睿说到这里的时候,手指离开了地图,捏成了拳头。
谁知道这个时候,罗汝才等人虚晃一枪,绕过了洛阳,朝着巩县和汜水的方向急行军,其余各路的流寇,同样朝着汜水的方向集中,他们的行军速度非常快,不管不顾沿途的府州县城池,如同一股股的洪流,朝着汜水的方向前进。
“三万大军分为前军和中军两部分,我担任大军主帅,郑锦宏、杨贺为副帅,前军一万五千人,包括郑家军的十一个骑兵营,斥候营,亲兵营,以及执法营的部分将士,榆林边军的三千骑兵,由我统领,杨贺、洪欣涛、洪欣贵、洪欣瑜等将领跟随我行动,中军一万五千人,包括郑家军两个神机营、执法营部分的将士,榆林边军一万两千余步卒,由郑锦宏负责统领,大军绝大部分的粮草,中军负责运输,前军全部是骑兵,行军速度快,中军速度相对慢一些,但也要以最快的速度行军。”
陕西、山西、湖广、四川的各路大军,都朝着河南方向集中,一场新的围剿战,仿佛又出现了,可惜出潼关进入河南境内,就是关东平原,地域开阔,想要复制车箱峡之战是没有可能性的。
郑勋睿没有这么乐观,相反,他内心隐隐有些担忧,洪承畴的确了解流寇,而且曾经大规模的杀伤流寇,可崇祯六年下半年开始,剿灭流寇的重任是陈奇瑜负责的,洪承畴主要是在大同一带,负责防御后金鞑子,这么长的时间过去,流寇出现了太多的变化,洪承畴并不十分了解,贸然之间得到了皇上如此的信任,拥有了巨大的权力,同时感受到了皇上的殷切期盼,肯定有急于求成的心理,加上以前剿灭流寇的时候,占据有很大的优势,怕是听不进什么建议了。
“反观朝廷大军的部署,尚未完全形成,没有重点攻击的目标,而且朝廷大军行军速度不快,每到一地都需要当地提供粮草补给,否则就无法展开下一步的行动,这样的行军速度和补给,不可能对流寇实现有效的合围。”
“命令是必须执行的,可如何的执行,是如同无头苍蝇一样朝着河南进军,还是仔细思索之后,有的放矢的进军,这是我们可以决定下来的。”
“流寇在荥阳实现大联合,他们肯定知道朝廷派遣大军围剿,他们是绝不会等在荥阳被动挨打的,所以他们会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分兵,从各个方向突破,抗击朝廷大军的围剿。”